文 | 有梦
我们身边读书人不乏其数,但真正能读懂读透一本书,并且能提升认知能力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读者,读完一本书脑子里只有那么几处故事情节记忆犹新,写出的读书心得,也是空洞无物。原因很简单,你没有看到我这篇文章,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读书法。

1、连连看游戏读书法
连连看游戏读书法,是我自取的读书法名。顾名思义,连连看就是要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阅读。试举一例,你就能全然明白。
例如:我们要了解宋史,最简单的方法是问问度娘,都有哪些大家所作的宋史书籍。然后,到当当网、或亚马逊网查找出这些宋史书籍,查看此类书籍的读者评论后,就可以适时选择购买了。
我在学习宋史中,购买了金纲老师写的《大宋三百年》,袁腾飞老师写的《两宋风云》等,中国人写中国的宋朝是这样的观点,那外国人会如何看我们的宋朝呢?我同时还选购了《哈佛中国史之宋朝》、《剑桥中国史之宋朝》等书籍,从另一个视角看大宋的存在与发展。这样做会让你的认知有了新的碰撞,很容易做到跳出宋朝看宋朝,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了,你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宋朝的人和事,可以关注一下喜马拉雅听读节目,搜索一下张立群等知名专家的宋史讲读,你的宋史知识会更为丰满、立体。
2、潜泳式读书法
所谓潜泳,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我要说的是读书要像潜泳一样,有深度的去思考,当你沉入海底时,对美丽海底世界要所有观察,尽量找出海底动物的浮游规律。关于这个读书方法,我还是以读书举例进行讲解。
例如:大家都喜欢看名人传记,我也不例外,但总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名人传记就是一碗鸡汤,成功不能复制的!”对于这种说法,我总是不予理会,还是经常查阅各大平台网站推荐的传记名录,进行购买。我看传记文学,主要是了解传记人的人生历程,其次进行深度分析总结,思考其成功的规律。
或许是我个人的喜好偏见,在阅读了菲利普 肖特撰写的《毛泽东传》、朱东安的《曾国藩传》和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等三本传记后,进行了深度思考,三位大人物都是成功者,都经历了诸多坎坷,其成功因素有其共同点,陋见如下:
学习如痴,笔耕不辍。
毛泽东一生读书不倦。在长征途中,条件极其恶劣,每到一地,毛泽东都安排警卫员到处搜寻报纸,以便随时阅读。在江西瑞金受排挤的特殊时期,每天读书不眠。建国后,毛泽东的卧室摆满各类书籍,而且每天坚持读书不停笔。
曾国藩借钱买《二十四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算与太平天国战斗最紧张的时候,还坚持阅读学习。曾国藩一生写下了许多文章,特别是《曾国藩家书》影响着一代代后世人。
王阳明天才少年,聪明过人,所涉猎书籍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所崇信的修身治世才学从儒教、道教到佛教,遍布诸多教派。
纵观三位大家,终生酷爱读书,做文章,而且学习如痴,这一点不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目标笃定,坚信不疑。
三位大家,始终抱有一个清晰必胜的目标,毛泽东以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目标而战斗到底;曾国潘以必定战胜太平天国的目标而全力以赴;王阳明一生致力于当圣人,创心学的目标,至死不疑。
三位大家,目标高远,自信笃定,每个人都历经了人生困顿,但始终如一,最后成就了自己。
创新思维,坚持不懈。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村包围城市”、“运动战、游击战策略”等等,这些创新举措,曾经被全盘否定,视为“山沟沟的马列主义”,但正是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否定过去的创新思维,为革命斗争赢得了胜利。
曾国潘摒弃清朝绿营练兵的那套机制,独创湘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创新举措的结果。
王阳明的创新举措就更多了,剿灭山贼,荡平叛贼,将心学智慧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三位大家,从读书学习中输入,从社会实践中体认,经过自己的思考,变为惊天动地的创新输出,并且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将行动进行到底,从而取得了伟大成功。

阅读是知识的源泉。我们每读一本书,都应该进行深度思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作者所要阐述的价值观,从而提炼自己的观点,并成为自己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行动力。
所述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仅供参考。《学会学习》这本书中,有句话很好:“只要你能让自己主动地对待每一件事,你就能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