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我都被小蚂蚁班的家长们感动着,闲暇时读着他们发在群里的读书感悟,心底涌动着说不尽的感激。虽然书早已读过,并且一直在按照书中的观点从事着教育教学,但仍然觉着这些文字具有魅力,仿佛是鲜活的生命地蓬蓬勃勃地生长着。阅读把家长和老师紧紧地链接在一起,彼此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努力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样的历程中,相信我们也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像某宝爸的留言那样:“陪着孩子阅读,也让大人找回阅读的习惯,陪着陪着自己也变成好学生了!”
实际上,我和自己的孩子一直是阅读的受益者。他不识字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必须要听故事,讲一个不行再讲一个,有时候读得我口干舌燥、痛苦不堪,他也不肯罢休。这些故事,我正好带到班里讲给其他学生听,一举两得,我的脑袋里就装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至于识字,没有刻意教他,莫名其妙地他就会认好多。有个周末的早上,我去买菜,看他睡得正熟,不忍心叫醒,试着用汉字和拼音混合给他留了张字条。急急忙忙地从菜市场回来,一口气爬上六楼打开房门,卧室里不见人,忽然发现被子里有东西在动。拉开被子,他在里面憋着气偷笑呢。我问他为啥不哭,他把字条拿出来,一字不漏地念了出来,差点让我惊掉下巴。
等他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办了一张希望读书卡,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总是先去借书,然后才回家。经常我们母子抢书看,有时候是我抢他的,有时候他抢我的(只不过是我的小计俩,故意借助“抢”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推荐他读哪本书的时候,我就夸大其词,故意不给他看,藏起来或者走哪带哪儿,还时不时地用语言渲染。)。在游戏中,他爱上了读书,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就连习作也被困难户除名。等他上高年级的时候,知道的就比我多了,尤其是他在掌握信息的能力上,让我自愧不如。
某一天,新闻联播结束的时候看天气预报,他忽然对地名产生了兴趣,脑袋里的小问号太多了,有些实在讲不清楚,索性去书店买回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在客厅的墙上。这下好了,没事的时候就见他撅着屁股,在地图上念念有词,看各种各样的标识,然后煞有介事地跟我们讲。又一天,他忽然就对历史感兴趣了,我正好给他借来小学六年级的历史书,等他看完了又去借来初中的教材。至于他看了些啥,也没有空闲问。
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谁的意见他也听不进去,非要选择文科,文科可选的专业少,就业困难,任凭你嘴说烂,他油盐不进。没办法,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一语道破:孩子喜欢什么,就遵照他的意愿,大人不要太干涉,再说他的地理历史那么好,不学文科可惜了。谁让班主任是教地理的呢!高考成绩出来,全靠数学、文综涨分,自信满满的英语没有争气,语文和平时的水平差不多。填报志愿人家早就心里有底了,中午分数出来,晚上就自作主张把志愿提交了,上公安大学是他自小的理想,拿到录取通知书,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现在回想起来,在孩子身上付出最多的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培养他的阅读兴趣,想尽办法满足他主动探索的好奇心,没有上过一天补习班,也就支持他学了喜欢的跆拳道(身体棒棒哒),吉他混了个半生不熟。最遗憾的是没有对他进行口才方面的指导,表达能力欠缺,枉做了一回文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