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要少些功利心

读书,要少些功利心

作者: diplomat2011 | 来源:发表于2016-01-03 21:24 被阅读0次

今年全民阅读日,白岩松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读书改变命运’真应改为‘读书点亮生活’”。“读书改变命运”与“读书点亮生活”相比,前者功利色彩较浓,后者则显恬淡闲适。想想我的读书经历,感受颇深,启发颇多。

从小学到大学,一切围绕考试转,看书基本上只是教材。阅读课外读物,既没时间,也没兴趣。真正系统的、大量的读书,是自读研时开始的。粗略统计,这3年间,共读了200余本书,平均一周1本左右,阅读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之所以如此勤奋的读书,一来是迫于老师压力,二来是也是为了恶补差距。那时,老师每周都布置阅读任务,要求我们定期报告读书情况,交流读书心得,想偷懒是不行的。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出身一般高校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在知识面上远差于来自重点高校的学生,自尊心多少有些受伤害。为了“挽回颜面”,我便开始发奋读书,阅读量慢慢就上去了。

这3年间,我虽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读书多是迫于外在压力。我常常计较的是,我总共读了多少本书?有哪些是别人没读过的?自己从书中学到了些什么?并没有真正发现读书的乐趣,形成内在的读书动力。

走上工作岗位后,便没人逼着我去读书了,而且感觉知识储备也基本够用了,读书便一下子松弛了下来。虽然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但大多被束之高阁。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找本书读读,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今,工作已有4个年头。细细算来,这4年的阅读量还不及读研期间一年的阅读量。反思一下,也会因此而惭愧、自责:一个读书人,如何“堕落”至此?

白岩松的这一番话,解开了我的心结。突然间领悟到,过去我读书图的是“面子”,目的在于让人知道我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说到底,是自尊心、虚荣心在作祟。《论语》中,孔子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它告诫人们,读书为学不能只是给别人看,要真正为自己好。我过去的读书恰恰就是“为人”,而非“为己”。这样的读书,心里总会是背着包袱,无法轻松愉悦,行之久远。

读书,唯有摒弃这种功利心,才能读出色彩,读出味道,读出快乐。试想,冬日里,伴着午后的阳光,手捧一卷书,无拘无束地翻阅,任由时光流淌,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又何必去在乎自己能得到什么,别人在如何看你呢?

相关文章

  • 读书,要少些功利心

    今年全民阅读日,白岩松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读书改变命运’真应改为‘读书点亮生活’”。“读书改变命运”与“读...

  • 看书,应该少些功利心

    我是个不爱看书的人。从小打到看到的课外书应该不超过100本。总觉得自己的看书速度太慢,看书太枯燥等等。一谈到看书,...

  • 少些功利,多些平淡

    尝试着在简书写文,记录自己的心情。无聊随手翻阅简书给我推荐的文章,都是些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的噱头,都在为自己因写...

  • 写作打卡第67天:少些功利心

    昨日在公司开早会,同事读了一段文章,让我有些触动,大体上是说:我们是要向家人和朋友们宣传一种好的生活理念,如果是真...

  •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两种。 首先,从功利性目的来说,读书使人明事理、求上进。书是人类智慧...

  • 读书要有“功利心”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最廉价的高贵之举,但是为...

  • 能否少些功利,多些自在

    有些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在这之前我一般都七点十五分醒来,自上周起六点半起床,并未刻意为之,是生物钟自动提醒自己。...

  • 人间不过一晃而过

    自打那个灵光闪现在我的脑海以来,我好像又重新从心找到了自己。“少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偶...

  • 如何写出对别人最有用的文字

    没有功利心,不随波逐流,才能安心读书,安心写作,享受精神的充实和宁静。 得到读书和写作的乐趣以后,你对功利和虚荣就...

  • 写作要抛开功利心

    最近读到一位文友的文章,他对于自己最近的写作越来越感到不满意,虽然一直在写,却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写作从来就是孤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要少些功利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ro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