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数据,隐约觉得不太对,应该处理一下,但是转念一想,“算了吧,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或者“没关系,等晚些时候再处理”,当我们心存侥幸自我安慰的时候,恰恰因为这些小的疏漏就出现了大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常常追悔莫及,明明已经注意到了,为什么却不愿意面对和纠正它呢,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反而得不偿失。
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心理背后有几点构成要素。一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差不多”思想,认为没必要追求细枝末节,事情瑕不掩瑜,不会因小失大,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的,这种心理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错过一个细节就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导致更大的失误。我们应当重视每一个细枝末节,把每一点疏忽的出现都当做不可逾越的底线,宁可多做一点也不能听之任之,如此做事才妥当靠谱。二是事不关己的态度。当我们心存侥幸的时候,其实也是对这个事情不够重视,甚至觉得事不关己,无伤大雅。这样一种推脱心理,很容易诱发更多的疏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人都忽略自己看到的蚁穴,那千里之堤的崩溃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心存侥幸的心理不可有,偷懒的态度要转变,我们应该感谢每一次不经意的发现,重视每次敏锐的观察和不可言说的直觉,把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真正经得起考验,成为一个大家信得过、做事情靠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