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测试机型:iphone6 Plus
操作系统:12.1.2
测试环境:WIFI
测试版本:快手 版本6.1.5
2 产品概括
是一款普通人提供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社交软件。logo是黄色背景加上一个动漫式摄像机,传达时刻记录生活瞬间的App。
3 产品定位
slogan:看见每一种生活
普通人的分享、展示自己的平台,充满大千世界乐趣的地方,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在快手不仅有你喜欢的人,更有喜欢的人。
4 使用场景:
观众场景:用户碎片化时间及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如在公交、地铁的出行、工作午休空隙、晚上的无聊时段等。
视频主场景: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一些有趣好玩的话题、热点或者拍摄一些日常,去分享生活;为了获取经济回报,通过直播等与粉丝聊天,还能排遣寂寞。
5 用户需求分析
视频主需求:通过拍摄视频,满足分享、展示自我的需求,并且还能得到关注(“快手”是一款去中心化的产品,它是一个能让普普通通的人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虚荣心、有成就感、甚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直播等获得经济回报。
观众需求:通过快手形形色色的内容,满足其猎奇、娱乐需求,排遣无聊的时光;通过与视频主交流,满足与人交流需求。
用户:喜欢看短视频、猎奇心、爱自我展示、渴望得到关注的群体,集中在19~45岁(参考TalkingData)
用户特征: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以下以及农村(北京市是快手用户最多的城市,这也与快手总部在北京有关,目前用户也在在向一二线城市渗透),这里生活节奏较慢聚焦着大量的普通人,收入中等以及中等偏下。
二、产品分析
快手登录之后,一直是没有开屏广告的。顶部导航分别是关注、发现、同城;左上角是菜单,点击展开个人信息、设置页面;右上角是视频拍摄按钮,点击进行录制。
整体页面十分简洁清晰,顶部3个tab一直也未曾变动过,一直延用最初的产品架构,简洁风格独树一帜。
1 产品结构图
由下图可以看出快手主要功能入口清晰,整体架构深度与广度适宜。

2 产品流程图
用户进入快手主要做两件事,看视频、发说说或视频。打开App即可浏览视频,点击顶部导航拍摄图标,即可拍摄视频或上传照片,操作路劲极短,学习成本几乎没有。

3 产品页面分析
1 关注页面

进入App页面时,会有基于通讯录关注或App推荐的人物,推荐给你进行关注(在顶部导航下,交互方式为可左右滑动)。或者提示你说说更新,进入关注人说说、广场页面。
在关注人推荐上,还有另一种展示方式,在视频瀑布流上,有九宫格图片,蒙版盖住,文字描述为“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点击后为信息流展示。因为其九宫格图片较为美观吸引,有利于诱导用户点击进入,关注感兴趣或认识的人。
当你点击说说更新了,不小心退出说说后,较难找到相应的入口,导致用户体验不好,个人建议将说说悬浮固定在“关注”页面顶部导航下。因为快手产品致力于构建“半熟人半陌生人的社区”,快手说说在发力陌生人社交与粉丝互动。从同城服务,也可窥探出其社交属性。
说说入口有三个:
第一:在关注页面顶部导航下,当有说说更新时,会出现提示。
第二:点击顶部左上角菜单,在个人头像下的“动态”,根据时间排列,不只是看到说说,还能看到关注人的点赞动态等。
第三:点击个人头像进入个人信息页面,点击“说说”滑至底部,有“前往广场发现更多有趣说说”
下面是瀑布流排列,正在直播的会有live标识,当有新增的直播时,顶部导航关注右上角有live红色标识。也采用小红点来提示用户已有更新,用户看到小红圈总是去想消除,从而及时的浏览到自己的”好友动态”。;在展示上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倒叙排列(猜测可能是以时间为主,+算法的排序规则),展示了用户头像、时间、大图。
大图并不是视频首帧,可以添加文字描述、表情包等吸引用户。在快手浏览视频,在瀑布流展示下,用户选择后点击视频作品封面,观看后滑动退出,观看过程中没有暂停按钮。出于用户选择成本思考和并非像抖音可滑动进入下一条视频。所以大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大图的高度并非一致,造成了部分视频点击进入观看页面,不用下滑可以看到评论。
产品思考:关注页面的视频主已经经过用户的筛选了,是否考虑在互动性上优化,如关注页面的视频瀑布流,每一条视频都带上一条精彩评论?有利于用户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让观看评论也能成为一种有趣的事情,用户的点赞评论互动中找到归属感。另一方面,能刺激用户写下评论,满足用户成就感心理。
3.2 发现页面

页面展示是瀑布流排列,展示了用户头像、点赞数、大图。
个人建议:在用户头像上加上“+”小图标,方便用户可以快速关注。
基于以下场景思考:
场景1:用户被大图吸引,方便用户直接进行关注再观看视频。
场景2:用户对视频感兴趣,观看完视频退出,但没有在视频观看页点击关注按钮。
点击大图,进入视频播放页,往右滑和下滑退出播放,往左滑进入视频主的个人信息页面,往上滑进入评论页面。上滑怎么重要的手势操作,进入到评论互动页面,可想而知快手对于社交互动的重视。如果播放页面是没有关注过的视频主,右上角头像会有“+关注”字样
点击分享图标,但并没有完成分享时,图标会变成微信朋友圈分享图标,深绿色,显眼,引导用户完成分享功能。站内分享,可以分享给关注的人(单向、双向都可以)和说说。
分享给朋友后,即使朋友没有下载快手App,也可以通过快手小程序观看,体验很好。
评论的排序规则,点赞数为主,+时间排序。
产品思考:发现页面是否可以有瀑布流视频、垂直化视频(抖音、微视)模式切换。又或者下滑(原本是下滑和右滑推出播放页面)进入视频主的个人信息页面,左滑进入下一条视频。
在发现页面,用户更多的是想看到有趣、好玩的视频,所以发现页面必须足够吸引用户。
用户选择视频的思考基于以下因素进行选择:
第一:大图,非视频首帧,可以添加表情包,文字描述等进行排版美化。
第二:点赞数。
第三:用户头像,是否是美女头像可能影响到很多男性用户的点击率。
但每次都需要用户选择视频点击进入——观看视频——滑动退出,操作路劲较长。从心理学角度上,人的天性懒惰,怕麻烦。且每次观看后,会返回到主页进行选择,用户思考选择成本较大,不利于沉浸式观看。
快手PM思考:快手之所以没有做可滑动进入下一条视频,或许是基于以下原因:
原因一:快手App对于社交关系链的重视,是自我表达与社交,并不只是单单想做短视频社区,在内容分发上,快手一直是将内容与关系链的高度结合的。之所以没有像抖音的精准个性化推荐,更多的是基于App用户群,因为个性化推荐的弊端,就是长尾端内容很难被发现。
原因二:相对于抖音是自上而下内容强运营,快手是自下而上鼓励原生态,在快手上更多的是素人,而内容更多的是记录表达的内容,而非抖音上表演性质的内容。故其更注重对人的关注,而非内容。
个人建议:将搜索框在发现页面/顶部导航展示,而不是隐藏在菜单里。(基于大部分的用户对快手视频的认知不足,认为其视频都很low,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出于以下原因:
原因一:在分类不明确且不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视频的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搜索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原因二:新用户刚进入App,刷新内容但没有自己喜欢的,流失率高。
原因三:对于快手App并没有深入了解,存在low的心理认知,不利于拉新用户。
对快手而言,搜索是功能类产品,满足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搜索结果展示上,在用户中,搜索中粉丝数多的较靠前。在话题标签中,视频数多的较靠前。在视频中,点赞数多的较靠前。
根据快手的去中心化,以及它的产品定位,将搜索功能弱化无可厚非,但根据了解,快手不仅内容推荐不同,还拥有产品功能的千人千面,即功能细节也不同,不同的用户群会有不同的权限。所以建议新注册用户和不活跃用户是否可以强化此功能。
3.3 同城页面

点击同城,出现倒三角图标,顶部导航下有本地服务(点击后进入到同乡服务信息列表页),下面是瀑布流排列,视频作品显示大图、用户头像、位置距离。
双击同城,进入漫游页面,可以输入选择你想要去的位置,用户可以就位置选择视频,十分有趣,满足出门在外的用户可以了解老家发生的有趣的人与事、或满足用户对渴望地方的了解。点击底部“查看附近作品”,可以观看位置更精准的视频作品。
在同城页,当离你较近的用户发布动态,可以及时私信促进交流沟通,同城页面是用户之间有较强烈社交属性的页面,因为位置距离的显示,让线下见面成为了可能。本地服务是一些如招聘、房产、商品买卖等文本信息流,本地服务功能类似于58同城,无疑是对用户黏性、LBS的进一步巩固。
4 功能体验分析
4.1 拍摄短视频
对于短视频制作,快手团队打磨了很久,在多个版本的迭代中,一直是迭代优化拍摄功能,使得用户即使在手机硬件设备不好的情况下,也能拍摄出清晰的作品。同时作为一款短视频产品,拍摄功能重要性可想而知。
录制视频默认为11s,也提供57s视频,照片拍摄功能等。在人的注意力上,短视频的时长越长,意味着拍摄成本较高,离大众用户越远。除了基本的滤镜、美颜、魔法美化功能外,拍摄还提供了较高级功能,如变速、定时停等功能。视频完成录制后,进入编辑页,提供以下功能对视频进行处理。
滤镜:有多种形式进行选择,樱花、桃子、岛屿等,还有美颜功能。
配乐:可以关闭原声,选择录音、变声、到曲库选择,在曲库中用很多热门歌曲,不仅有收藏、用过,还支持本地导入选择,功能十分强大。
特效:有画面特效、时间特效供选择
封面:提供多张视频帧供用户选择。
更多:有涂鸦、贴纸、文字供用户美化。
发布编辑时,输入文字描述,可以@关注的用户(支持单向关注),添加话题,选择地理位置等,点击发布后,底部有进度条显示发布进度。
4.2 直播
直播功能在快手隐藏较深,操作路径为“顶部导航菜单——设置——实验室——开通直播(二级页面)”,猜测原因可能是:
第一:快手的定位是做每一个普通人记录生活社交软件,相比起短视频,直播并不是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
第二:直播是一对多的关系,真正转化为社交关系链的只有极少数粉丝。
第三:直播是有一定的开通门槛的,需要满足较多硬性指标(如满18周岁、实名认证等),其次要想吸引粉丝观看主播必须有一定实力。
直播中的网红用户展现的是更接近生活中的自己,短视频不能很好地与粉丝互动(很大原因是时效性,视频传播与用户观看评论的时间差)但直播可以增强粘性,互动性。
4.3 快手音悦台

快手音悦台就在开通直播的下面,收集了全网主播的唱歌片段,开启后需要在同城页面看到该入口。

点击更多按钮,右侧滑出侧滑页,视频有直播和非直播两种形式。并且可以上下滑动进入下一个视频,非直播视频交互上支持点击暂停功能。
在关注、发现、同城页面,都不支持快速下滑进入下一个视频,而在此此处这样设置的交互方式,猜测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用户的音乐口味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即使听同一首歌曲,也能有不同味道,在选择上,用户的差异较大。
第二:更方便于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在关注、发现、同城页面,快手更加强调的是基于人的互动,而非内容,但在听音乐上,绝大多数用户只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对于主播来说,在直播过程中,申请上音悦台,让视频得到了二次曝光的机会,更有利于传播。因为快手的去中心策略,即使是在直播中,也能常常看到粉丝数只有十几个这样的直播。
对于用户来说,抖音的神曲bgm模式已被验证,快手的音悦台更好的满足了用户听歌的需求,从点击拍摄按钮,底部的“K歌”就可以看出快手对于歌曲的重视,不仅满足用户唱歌、合唱的需求,还极大的满足用户听歌的需求。
5 总结
文章是对于快手App主页面、功能体验的一些思考,快手主页面排版布局基本一样,只是关注页展示了发布时间、发现页展示了赞数量、同城页展示了距离。十分简洁,但同质化严重。
在互动性上,快手的往上滑进入评论页、说说和广场页面、动态私信上,都是对互动性的增强,在动态上,你还能看到用户最近关注的人或点赞了什么视频,虽然暴露了用户的隐私,但有利于用户与关注的人进行互动,增加更多可聊的话题,这个设计十分给力。
短视频的拍摄与消费,是门槛比较低的一项娱乐兼社交活动。拿起手机拍就是了,而消费有声有色的视频,目前是大众化的内容消费的主流。更不用说,在评论里的与人闲谈、私信里的互动这般轻松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