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上在得到听书。每天一本书。
之前很反感这种20分钟带你读一本书的形式,但忍不住有朋友安利很多遍,无可无不可的,就开始了听书。
没想到就爱上了。每天走路一万步,听书2-3本。比听英语轻松,比听音乐带劲。
而且我随便挑了些不太可能去读原作的书。比如非虚构类的书,很少接触,更不耐烦读完,听个大意,刚刚好。
最早听的书,是鸡血励志类的。就是那种教你怎么过好自己人生的书。觉得这种书听取几个要点最合适,看原文就真的是浪费时间。听了很多,比如《断舍离》,《自控力》,《影响力》,《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睡眠革命》等等。
后来无意中听到一本传记,《人生由我》。讲的是马斯克的母亲传奇的一生。我从来不喜欢读传记,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耐心读完另一个人的一生。之前做论文要看年鉴,作者生平什么的,也一直觉得很崩溃。但这位银发模特实在励志,听得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便顺道听了好多传记,有《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乔伊斯传》,《米兰·昆德拉》。
之前一直觉得有些文学作品是不适合这样浮光掠影地过的,但有一天无意中点了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发现竟能了解到很多关于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忽然又像发现一个新大陆,于是也听了很多。大部分都是看过的书,但听一听背后的故事,感觉又像重新认识了一遍。印象深刻的有《卢梭·忏悔录》,《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待戈多》,《缘缘堂随笔》,《美丽新世界》,《霍乱时期的爱情》。
听着,听着,发现还有学术类的。之前英国留学的时候,啃过一本非常深奥的社会学巨著,叫《想象的共同体》。当时看了几遍才勉强看懂,且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产生了怀疑,去弄了个中文译本来看。但最后发现中文译本更深奥,还失了原意,才又回头接着啃原著。
算法就是这样好。听过一本后,类似的文本便会接二连三跳出来。于是又听了《叫魂》,《万历十五年》,《梦的解析》,《伦理学》,《永恒少年》等等。
听完之后,觉得有意思的,也可以再去找原书来看。比如昨天听到一本《牛津笔记》,是位复旦的教授在牛津访学时写下的随笔。便觉得很想看看原书。
下一本读物。记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