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的敢为天下先
商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者,往往人们记住的是商鞅这个名字,却不知真正想要变革的人是秦孝公,而秦孝公作为一国之君,变法有利于国家发展,但是却深深的伤害了公子王孙的利益,这些人哪个不是秦孝公的儿女亲家,哪个不是朝廷心腹,而变法需要有一个先驱者,需要有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
首先,秦国不像历史上那些朝代一样,变法在秦国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商周的分封制已经深入骨髓,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到秦孝公突然要变法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有一点好处是,他会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然而那时候的百姓不会呐喊,在他们眼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是陈述句而是反问句,答案是 ,有。 如果一个人注定一辈子做奴隶然后一个人来告诉你,你也可以封侯拜相,这无疑给了他们极大的希望。就像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那样,土地上种的东西是你的,可能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发展。商鞅变法给了他们希望,“翻身农奴把歌唱”。
其实细数历代通过战争建立新政权国家都会有改革,改革刺激到了公子王孙的利益,就像历史上无数个重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场景,一个第二代皇帝为了国家发展而改革触碰到开国将领的利益,便说“当年我们追随先皇打天下,到你这里就不把我们当人了?”,其实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不是没有原因,打下天下就不需要这么多带兵打仗的将军了,需要的是挥斥方遒的能维持国家秩序的文官。
言归正传,商鞅变法,真正幕后策划者应该是秦孝公,商鞅就是那个被人当枪使的那个,然而这么说对商鞅太不公平了,毕竟有这份胆识魄力和能力的人在当时的秦朝,不,应该是在当时的七国只有商鞅这一人,当商鞅开始为变法努力斗争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应该会有这结局,明知道自己结局悲惨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肝脑涂地,为自己的皇帝尽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就凭着这份纵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商鞅也是应该被歌颂的。
而在我的眼里历史应该是这样的……
当时天下七雄争霸,秦国地处咸阳,自然不如齐国物产丰富,环境适宜。不如赵国兵力强盛,比之其他几国也是没有太大优势,在位的秦孝公看到了症结所在,想要富强想要促进生产只能改革,要么吞并六国要么被其他国家吞并,然而,作为在位的君主自然不能亲自主导这场变革,如若不然则秦国内乱,毁于萧蔷之内。 就在秦孝公苦恼找谁作这场变革的指导者时,一个人的出现解决了问题。商鞅,在某个地区做个县令似的大小的官,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和平民做了一个游戏,他在南门立柱,说,你们把这个柱子扛到北门便能领赏金,这就是商鞅立柱取信的故事。也许就是这个小事,商鞅被秦孝公看在眼里。
变革需要大破大立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无疑商鞅就是这个人。而商鞅也是一个心系国家的人,变革也是他想要的,我们知道,秦国能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基础。等秦孝公离世后,商鞅便被五马分尸,这就是结局,但不是结果,结果是在此后的若干年以后秦国不断强大,人口兴旺。终于等到一个叫嬴政的人,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