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竹子,在老家的院子里种了一片竹子;

在我的房间客厅里养了一盒竹子;

在我书房的案台上还养着一盒文竹;

在我进门的玄关里悬挂着一幅朋友(画家)用朱砂画的竹报平安图。我也喜欢题款:但愿清白在,日日报平安。

我发现古代文人多喜竹。
为什么呢?因为竹子最能彰显气节,它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它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还是君子的化身,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岁寒三友”,竹子亦在其中。每当秋风拂去,寒冬将至时,它依然青翠不惊寒。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古人说竹有七德 :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郑板桥 写了不少 竹 的诗词 画了不少竹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说明他也喜欢竹。
我喜欢竹的挺拔,当知在于根的强劲。竹,吸取的是雨、是露、是泥土和陈腐的生命,它与严寒搏斗,与命运抗争,时时做着绿色的梦。竹竿碧绿,外直中通,冰清玉洁,志在凌云。
关于竹的生长规律。
有人说山里的竹子初长期很长,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可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关于竹子的价值。
有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
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
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
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
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础,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
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