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海文荟语文园地
【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8:33 被阅读14次

        ——《驿路梨花》教后记

【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驿路梨花》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体彩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针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技巧,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把握故事更概。理清篇章结构,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第二课时,主要,体会本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中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导课时,用反应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引入。在主体部分的学习中,首先指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一,围绕“为小茅屋”做好事,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情节。然后,跳读课文内容,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暮色,夕阳西下,一湾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引入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按照本课写作顺序和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别复述课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明显对文章兴趣浓厚。复述课文时,事件梳理清楚,表达流畅。在对比复述后,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中插叙手法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由此,对文章情节的设计就有了更近一不的认识。不过,在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时,有部分同学在滥竽充数。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似乎什么都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看着课堂上的这些看客,心里总觉得堵的慌。

第二课时,从“茅屋的主人是谁?”走入文本,使学生明白“小茅屋的建造者,以及对小毛屋有所贡献的人”都是主人,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然后从课题“梨花”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处梨花描写的作用。让学生从自然美中,更加感受人物的美。同时明白“双关”,“悬念”手法对作品主题突出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将文中人物与周围熟人进行对比,使学生能从文中走入生活,感受更多的美。最后,用“一间茅屋,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四处梨花,五件好事”总结全篇。拓展训练为“说三道四与咬文嚼字——文中的内容及语句方面有没有有瑕疵的地方?”

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梨花”描写的语句朗读有感情。尤其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更是相比从前有明显进步。而且,对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美,更是有具体的理解和感悟。课堂设置的“说三道四与咬文嚼字”环节,更兴趣高昂,在课堂上掀起一股小高潮。虽然有部分同学的“挑刺”显得有些幼稚,就像在分析小茅屋的主人时,认识也比较粗浅,考虑问题明显是小孩思维。但能感觉到,他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

两节课后,对于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的特点,大部分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的收获。可是,课后又仔细反思了一下,这个拓展训练是否得当呢?我觉得还需要再斟酌斟酌。

【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相关文章

  • 【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驿路梨花》教后记 《驿路梨花》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体彩不新,但文章写...

  • 科学老师教学反思『周更营』活动规则(1.0版)

    活动内容 申请简书或美篇帐号,撰写教学反思。每周更新一篇。 教学反思与科学教学相关(建议结合新课标、图片) 见、感...

  •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品语言,分析“苦人”形象。 (3)悟主题,感...

  • 品茶四境

    此茶寻远踪, 泉水适相逢。 静品一庐间, 无言均齐重。 (四境为认识之美,体味之美,自由之美,人性之美。)

  • 2018-01-19

    技术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 前两者都美,只不过更多的人欣赏人性之美。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文章,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2、 理解文义,品...

  • 品人性之美生命之忧

    品人性之美,生命之忧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规则的美丽

    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 展示了 规则之美 制度之美 人性之美 ……

  • 接地气的《哪吒》,好!

    听说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不错,便抽空到影院看了一番。 两个小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画面美轮...

  • 《桥》说课稿(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梳理小说情节 1.《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它虽然篇幅矮小,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今天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品跌宕情节,感人性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t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