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与骑象人-(美)乔纳森·海特》

微读推荐的top200,还特意买的实体书,但是预习的时候看到那个兄妹乱伦的故事,心里抵触得很,一直没读。今天才读起来。
❤️这本和昨天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塞利格曼的幸福课-(美)马丁·塞利格[图书]# 》都是积极心理学著作,但是论感受(读完有没有变得积极乐观点),我还是喜欢后者。

🧡没有事实,只有感受,一切都是思想在作祟。因此,面对发生的事件,“人生的再诠释”,即认知疗法,就很牛了。
我们遗传基因里,天生就有负面偏好,比如吃到浆果+1分,遇到狮子-10分。毕竟在物竞天择的年代,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放在现代,这种物种设计原理就太“悲观”了。——需要手动调一调,比如每次吃到好吃的,都好好开心一下,认真感恩一下。

“大象”会用最快速度选好偏好,“骑象人”再为这个选择找理由。可怕的是我们对此甚至并不自知,还以为有理有据咧。——开篇那个“乱伦”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而且人呐,都是自以为是的。人人都会觉得自己付出的比较多,夫妻两人“估算各自所承担的家务时,双方估算的数字总共加起来高达120%”。我想,所谓“无意识的自我膨胀”,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看得更重些,权重系数更高些。

在幸福方程式中,幸福的程度(H)=天生的幸福阈值(S)+生活条件(C)+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
天生的改不了,生活条件不容易改,但是可以在V上下功夫,比如,减少通勤时间,减少生活环境里的噪音,增加自我掌控感。多融入美好的人际关系。

书里经常提到佛陀和基督教。作者人为现代心理学理论可以弥补宗教的不足,我却觉得,佛教理论已经包容一切。
(48/15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