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书:有文脉的书和没有文脉的书。
那些肤浅的、热闹的、破坏阅读趣味的书,是没有文脉的书,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而那些饱含情感、流淌着文字精魂的书,才是有文脉的书,值得阅读并珍藏。
一本有文脉的书能带你走进一个沉静的世界。不同于外界的繁华与热闹,这里更多的是一种静谧。在这种静谧之下,你可以畅快地思考人生,洗涤灵魂。
——曹文轩
世界文学名著就是这样一种有文脉的书,它们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阅读它们,能够使青少年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居然能活得那么伟大的精神依托,于是也就在眼前展现了更为精彩的人生可能。
每学期开学初,国际班的语文老师都会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主题,精心挑选对应的经典文本,公布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同时组织各种活动促进阅读,让经典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我们的整本书经典阅读终于越来越有效果,孩子们逐渐爱上了经典阅读。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漫画、绘本向来是孩子们最喜欢阅读的书,然而随着孩子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他们应该接受更加美的精神熏陶,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引领孩子看到经典文本的魅力与价值。
世界文学名著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无限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毕生散发出美的因子,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为了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我们每周都会抽出10-20分钟左右,由老师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朗读的内容都是必读书中的精彩内容,但读到最精彩处时,朗读戛然而止,给孩子们留有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经典作品绝不是读一遍就能够完全领会其中意义和价值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一本书读完了,孩子们究竟收获了什么?如何让孩子对这本书有更深的认识?如何检验阅读效果?如何让阅读服务人生,真正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很早之前,我就在心里思考这些问题。上海图书馆研修营之后,听了蒋军晶关于阅读单设计的演讲,我对经典阅读有了进一步的思路与想法:利用个性化的阅读单。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就开始酝酿和实施。我们根据本学期的必读书单,制作了针对每一本必读书的阅读任务单,将这些阅读单汇总起来,做成一个小册子,在册子的首页,有老师们的寄语,在册子的末页,是各个阶段老师对本学期经典书目总结与回顾。
阅读记录手册做好之后,第一天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都充满兴趣,视若珍宝。需要填写任务单时,很多孩子读过的内容又想不起来了。我告诉他们,没关系,九路手册可以慢慢填,想不起来的地方再去翻翻书,重读一遍。
当孩子们带着任务重读经典的时候,他们对经典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了。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读书与交流密不可分,通过交流分享,我们了解了别人读书的角度,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同时看到了自己读书思考的局限,为自己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组织每月读书分享会。
我们会提前通知孩子们读书分享会的时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准备。然后利用周五的一个小时时间,进行读书分享。
分享一般初阶在一起,中高阶在一起。孩子们会选择书中的一个章节、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内容进行分享,讲内容、说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得到的启发。我们的评价包括体态、语言、内容、思考启发四个方面,分享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会获得奖品和奖励。
十月份第一期读书分享“论语故事”,十一月第二期读书分享“《天方夜谭》vs《西游记》”,十二月第三期读书分享“《希腊神话》vs《中国民间故事》”。
第一次举办读书分享的时候,孩子们还比较拘谨,有一半的孩子不敢走到台前分享。结束之后,我们对这次分享进行了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为什么有些同学信心满满,而有些同学不敢上台?为什么上台的同学中,有些得分高,有些得分低?如何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如何将故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获得启发思考……有了第一次的尝试与反思,第二期、第三期,欣妍、云淼、一茗等同学都能走到台上,勇敢地分享自己读书感悟。
虽然我们强调有计划的经典阅读,但同时也提倡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阅读。有了经典文本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护航,孩子们自主阅读过程中,也会慢慢学会如何选书,如何有批判地接受书中的思想价值观念,如何修正书中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
读书,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诚诚恳恳、兢兢业业去完成的。年幼时,读书启蒙人生,带来五彩斑斓的世界;年轻时,读书引导人生,指引前行的方向;待到我们头发斑白,读书回忆人生,回看成长路上的风雨。
祝福孩子们带着经典阅读给予自己的力量不断前行,让读书的美好日子充满求学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