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吗?
反正我不是。
我的心中其实有三个我:一个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真实的我,一个生活在我脑中构想的世界中理想的我,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旁观的我。这三个“我”轮番占据在我的大脑中,共同组成了我的精神、我的思想。

第一个真实的我,也是占据我大脑最长时间的那个我。她感受着实体的我所接受到的外部世界的刺激,或喜或悲,或酸或甜,并据此而产生相应的感情。她是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最易接触、最易理解的我,也是我人生轨迹的真实体现。
第二个理想的我,是在我潜意识中最想成为那个我,即我一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在那个由我自己构建出来的世界里,我可以不用受外部条件的限制,把我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全部达到。了解这个我,有利于让我了解自己内心真正在乎的、羡慕的、想要的,能让我更好地确定人生的方向。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我这个人有一个小癖好,就是如果我喜欢一个电视剧,我就会幻想自己进入了电视剧里描述的世界,和那里的人物一起生活。我会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剧情进行想象,想象我加入后会发生的一件件事。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理想的“我”。
虽然我喜欢的电视剧不断变换,我也因此作为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背景中,发生了不同的事。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了这些理想的我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她们都有一个很厉害的哥哥来保护她,让她依靠;她们的主业都十分厉害;她们都十分热情开朗……
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的特点? 因为它们是我内心渴望的隐性表达啊!我从小就极度缺失安全感,渴望有人能让我依靠,为我兜底;我十分重视自己的主业,希望能成为主业优秀的人;我在现实中不爱说话,心中渴望交流却不知如何开口,因此我希望自己能活泼开朗,有很多朋友。
这些理想的“我”让我和内心做了最真实的对话,而这也正是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
第三个旁观的我,也算是我的一个较为特殊之处吧。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很少情绪失控、感情用事。而第三个“我”既是我理性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我理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信不信由你,其实无论第一个真实的我遇到了什么事、处于什么心情,在我的脑海里都能跳出一个人。她好像高高在上、纵观全局的上帝,作为一个外人冷眼旁观。我既爱她又恨她。因为她让我在生气时仍能保持冷静,却也让我在特别开心时由于这种旁观而大扫兴致。这第三个我,是第一个我的评述家,评述着第一个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可能你会觉得我说的东西很奇怪,难以理解甚至不可理喻。但没关系,请你在你的脑中仔细搜寻,看看那里到底有几个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