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春光明媚。一天,一位小学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去郊游。
走着走着,一条水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水沟虽然并不是很宽,可水流浑浊见不着底。前方一里处有一座小拱桥横跨在水沟上。
老师望了望眼前的水沟和远处的小桥,若有所思,然后转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沟的对岸?”
学生们群情激昂,踊跃发言。有的说拼尽全力跳过去;有的说挽起裤管趟过去;有的说找一根木棍像撑杆一样撑过去;有的说找一块木板搭在沟上走过去……
大家纷纷嚷嚷,莫衷一是。只有一个名叫张欲成的同学选择的方法与众不同,他说拼命地往前跑,绕过小桥,再跑到原先站立的对岸。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笑他傻,笑他痴。老师却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张欲成不慌不忙地回答:
“跳,可能用力不够掉进沟里,也可能落到沟沿软土上滑进水沟;趟水过,不知深浅,让人害怕;用撑杆,一怕木棍短撑不起来跌入水中,二怕木棍突然咔嚓折断;搭板过沟,可在郊野里是很难找得到木板。所以,我选择拼命地跑过去。这样可能会累一些,时间长一些,可这样过沟心里有底,踏实。”
老师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表示祝贺他说的有道理!
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就像人生万花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有各自的人生之路,有各自的优点:
奋力一跳的同学懂得拼搏;趟水过去的同学注重实践;撑木棍的同学善于借用外力;搭木板的同学知道沟通的力量;从远处小桥上通过的同学则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投机取巧……
2.
张欲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说,他当兵前卖过海米。夜里,同行们忙着往里掺水,加重分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他却是认认真真地把杂七杂八的东西剔除掉,干干爽爽地摆在案板上。
那些用水渗透的海米,早晨看起来很鲜亮,顾客众多。可到了中午,海米水分蒸发,便失去了光泽,成了一堆碎渣,结果没人问津。而他的海米什么时候都鲜亮如初。
他开始是卖得不多,可后来供不应求。算起来,他赚的要比其他人多的多。因而他也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位卖主。
这令我想起多年前亲身经历过的一件小事。社区门口经常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在卖水果。一次,我在他那买龙眼,挑选好后想掏钱,谁知他趁我不注意,眼疾手快地偷偷往袋子里丢进两三个坏龙眼。
我当时是没发觉,可回家吃的时候他那点小伎俩就露馅了啦。
我从此再没在他那买水果。并揶揄地对他说:“大哥,你真是不懂得做生意。生意好坏关键要看有否回头客。这次是被你骗了,可两三个龙眼能值多少钱?顶多两三毛钱。被你这样一弄,我跟你后面的生意就没得做了。你想想哪个合算?倒不如一开始就把它扔掉。千万不能这样浑水摸鱼,弄虚作假……”他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俗话说得好“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贪图别人一斗米,却损失了自己半年的粮食。争别人一只猪蹄,却反失了自己的一肘羊肉。得不偿失,贪小失大。
3.
张欲成说,他当兵后坚持用正步走好每一步,从不投机。基于这一点,他由战士成为干部,由基层到机关,由山区到城市,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虽然有时很累,却很舒心。
自知天生愚钝,与其寻找捷径,不如利用绞尽脑汁的那些时间,认真做点属于自己的事。有些人在投机取巧中落马,在冒险激进中跌落,很年轻就背上了重重的处分和不可磨灭的黑印。当然,也有人在跳过沟时安全着陆。并且这一跳远远地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羡慕和卑微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这个答案:跑着绕过沟,心里有底、踏实。

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做人做事的过程。不急于求成,不敷衍了事,不妄自菲薄,实事求是,诚恳待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才是最好的。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