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在“气味小说”,那么《人间孤独却有温度》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从打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始终弥散着气味,各种各样的气味——灵魂的、身体的、迷人的、浑浊的、浓烈的、清简的、明亮的、黯淡的……每一位作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嗅觉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每位作者都领略了孤独。孤独的处境会让人关注那些细微如尘的东西,对气态的物质也会有敏锐的感觉。
人间孤独吗?也许吧!但孤独源于爱,没有爱的人不会感觉孤独,所以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周国平说: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所以《人间孤独,却有温度》中的作家们都坚持以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舒缓沉静的笔调,去发掘和体味人间的真诚、亮丽和温暖,同时烛照生活的暗角和打量人性的幽微。
因此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是收敛的,又是充实的;是含蓄的,又是执着的;是朴素本色的,又是包含着大美至情的。
我想简嫃是担得起钟灵毓秀的评价的,一个拥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丰沛的创作才情的人。从她笔下流出的散文轻盈而敏锐,秀丽而坚实,温婉而凝重,每见“复调”的魅力。
所以读者看到了《小同窗》那是让心灵穿行于入世和出世之间,既入乎其内,捕捉蓬勃生机;简嫃的语言仍然是散文式的,清淡隽永,有很多不经意间流露的华丽,像披肩上的流苏丝丝缕缕垂挂着,缀着宝石的颗粒,映着天光,色泽明灭。
人们抱怨说孤独时,我从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能够孤独,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能想自己的
心事
能做自己小小的工作,能看见更远的世界
能在与万物中心根深蒂固的联系中
体会自己不被打扰的感觉。——(劳伦斯)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则用:岁月如流;多忧何为;山河已秋;浮生有味;闲看人间四个标题来引领着读者走进孤独,走出孤独,走进温暖,感受温暖。
每一篇的散文都在回眸生命历程,审视个人经验,打量周边生活,品味历史风景,就中探寻普遍的人性奥秘和人生价值,努力拓展作品的认知空间。同时,作家文心活跃,笔墨恣肆,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气势如虹,更为这本书平添一番神采。
钟怡雯的散文含有明显的哲辨。更有世俗情味。她笔下历史的久远、传统的深厚,常会弥漫出神圣、肃穆,孕蓄着恭谨、慎敬,更催生出恐惧、“疏离”。正是这种表达,如意象的提炼,想象的飞腾,修辞的奇异,以及象征、隐喻的使用等,这样的散文自有一种空灵趻踔之美。
汪曾祺说过: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思想,西方人是不大重视的,但是这种思想是好的。“瓶花妥帖炉香稳,觅我童心四十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到上了岁数了,最可贵的是能保持新鲜活泼的、碧绿的童心。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此书所收的文章,写家乡、父母、童年就比较多。但是每篇的内容又出乎其外,令读者领略无限高致,从而走近人生的艺术化和审美化。
这是一本集合了众多名家的合辑之作,而名家的散文善于将独特的思辨融入美妙的场景,虚实相间,形神互补,时而禅意淡淡,时而书香悠悠,由此构成一个灵动、丰腴、安宁、隽永的艺术世界,为身处喧嚣扰攘的现代人送上一份清凉与滋养。
四季轮转,人海沉浮。或许,长大的代价就是,触手可及的孤独,千锤百炼的坚强,和可望不可即的陪伴吧。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在孤独里,逐渐丰盛。在阳光下,慢慢沉淀。人生没有彩排,时刻即兴,像疾驰而过的列车。每一次孤独徘徊,都是灵魂的起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