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看多少书,所以下笔竟发觉无法可写,所谓一日不看书,便觉此人面目可憎。此刻我心里正做如是想。
前几日看辛弃疾词,我看诗词喜欢看自己有感觉的,所以见到这样牵扯到社会历史背景的作品,总觉得理解不透,毕竟刘辰翁见到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为之涕下”,是有深刻的同理心的,处于和平时代的读者,理解起来毕竟没那么深刻。加之,辛弃疾的词典故之多,被人认为是“掉书袋”,也会让阅读受阻。
然而仔细一翻辛弃疾词,才发现,前面的认识过于浅薄了。辛弃疾词被人目为“豪放”,但实则雄健,又因为闲居二十载,一腔报国热情被压抑,又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潜气内转”,读者觉词中包蕴无限,极耐人寻思(胡国瑞语)。《丑奴儿》“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将平生遭际发为玩味不尽的感慨,沈著雄健,岂简单一“豪放”能概括得了的呢?
辛弃疾闲居时写的词,运用白描手法,艺术成就也很高,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鹤,清风半夜鸣蝉”,《鹧鸪天》“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景清新可喜。
婉约的词,有《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也是宋词里的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