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5传播学
《娱乐至死》为什么娱乐能致死?

《娱乐至死》为什么娱乐能致死?

作者: 15廖胜岚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5:20 被阅读0次

看到题目《娱乐至死》时,我想娱乐也可以致人死地吗?在我看来娱乐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用来放松自己的代名词,我想这里的“至死”应该是有过犹不及的意思在里面吧,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度,越过了这个标准就会有负面的效果。书中说道慢慢地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但是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时,就印证了波兹曼说法"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不可否认,电视的娱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没有哪一种节目能像娱乐节目一样,可以如此彻底地摒弃观众的各种差异,在不同阶层的观众面前实现如此平等的沟通,也没有哪一种节目可以为范围广大的观众 提供轻松忘我的休憩环境,让观众在紧张的社会节奏下进发会心的微笑。就像波兹曼所说,我们要反思和批判的并不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一种“泛娱乐化”现象。

作者在第十页中说到“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而纵观全文,作者并不是在批判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而是批判所有的内容以娱乐化的方式展现。电视媒介偏好娱乐的内容,从而导致文化的娱乐化倾向。我认为这个推断不是很准确的。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文化最终是由人来创造和控制的,而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并不能最终左右文化的走势趋向。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电视没有过去,没有历史,它使我们在现实中漠视历史,而我认为,电视节目固然没有书本的那种连续性,但历史性在一定的时刻通过纪实或影片等形式被重拾,当然与印刷时代相比,书本对于历史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公司国家通过电视控制公众话语”的流动,通过软性而非强制禁止的手段,控制公众舆论甚至思维,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而在网络媒介中,强制的手段多过于“把关人”角色,或许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对于奥威尔式的预言似乎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作者在此本书中强调了电视媒介对于宗教、教育、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并指出了电子媒介的娱乐化倾向使得人们的理性逻辑思维的消退,作者呼吁知识分子重拾书本,进行理性思维的学习。而我认为,作者并没有预见网络媒介的巨大功效,这种视听结合的互动式媒体的发展将改变娱乐化的趋向,理性思维也将重新回归。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是娱乐泛滥的时代,我们也要时刻拥有一颗时刻清醒的心,不随波逐流,作为一名大学生也要加强自己的学术积累,学会用自己的观点看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娱乐是可以致死的,不过在有的人身上可以,有的人身上不可以。

相关文章

  • 《娱乐至死》为什么娱乐能致死?

    看到题目《娱乐至死》时,我想娱乐也可以致人死地吗?在我看来娱乐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用来放松自己的代名词,我想这里的“至...

  • 娱乐至死 or 娱乐致死

    之前一段时间,身边的信息获取渠道总会出现这么一个词,娱乐至死,初想这可能是对当今娱乐当道的批判,后了解到这是一本书...

  • 来自于一首歌: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有一本书叫娱乐致死,直到有一天看到某人解释说娱乐不能直接导致死亡,所以不该是娱乐致死。正确说法是娱乐至死。“至”,...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娱乐至死     舆论致死

    今天刚看完《匹诺曹》,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行业 究竟应该报道民众想看的新闻,还是民众该看的新闻,需...

  • 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娱乐至死》。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娱乐是人的天性,娱乐有什么错,难道娱乐会导致死亡? ...

  • 娱乐致死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结交了几个哥们,周末时他们最爱的就是打麻将,起初我只是坐在旁边观看,后来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始上手打几...

  • 娱乐致死

    / 峰哥何峰@简单心理 / Neil Postman 曾经有本很出名的书:娱乐致死 (amusing oursel...

  • 娱乐致死

    2000字,建议阅读4分钟。 前几天与同学在一起吃饭时,他向我抛出了一个话题: 中国现在的直播非常火,每天都有很多...

  • 娱乐致死

    吃了一顿火锅,真好吃,再吃一顿。喝了一瓶可乐,真好喝,再喝一瓶。玩了一局王者,真好玩,再玩一局。看了一个视频,真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为什么娱乐能致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p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