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就医记(四)

作者: 若萤若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9:47 被阅读7次
金枝就医记(四)

                      01

转眼之间,金枝的儿子甘哲两周了。这天,金枝约了牌友打麻将,让孩子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看电视。动画片很有趣,逗得孩子咯咯咯笑个不停。突然,孩子出现了剧烈地呛咳,金枝赶紧过来,看到孩子的脸都憋紫了,知道是瓜子卡住了,金枝不停地给孩子拍背,咳嗽不见好转,牌友打了120。

120司机说县医院没有高频通气机,气管异物取不了,于是拉响警报,不管红灯绿灯,一路狂奔到市儿童医院。

来到儿童医院,孩子已经奄奄一息,经过麻醉科,耳鼻喉科,手术室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孩子终于得救了,一家人细思极恐。

                      02

那么瓜子是如何误入气管的呢?

金枝就医记(四) 金枝就医记(四)

人在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下图右),空气畅通无阻。

吞咽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遮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如果您细心观察,会看到男同志在吞咽时,喉结上升,并伴随着咕噜声。

吃东西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就容易误入气管。

                      03

气管异物如何取出呢?

金枝就医记(四)

气管异物多数都是小孩,耳鼻喉科医生要把气管镜植入病人气管内,从气管镜或显示屏看到异物并用钳子取出,清醒的病人肯定受不了,这就需要麻醉。这类患者不能严格禁食,就有呕吐误吸的危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取异物首先需要保证病人安全,否则毫无意义。麻醉医生得让病人的气管通气,而耳鼻喉科医生也要在气管里操作,这狭小的空间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高频通气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高频通气技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瑞典人Sjostrand发明的。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叫潮气量,一般每公斤体重7-8毫升,70公斤的人潮气量大约490-560毫升,呼吸频率每分钟12-20次。气体交换是在肺泡进行的,滞留在气管内的空气是没有参与气体交换的,这部分空间对气体交换来说是无效的,叫生理无效腔。Sjostrand用接近无效腔的潮气量加上高频(每分钟100次)的呼吸保证了良好的通气,颠覆了人们的认知。高频通气技术从此诞生。

现在取气管异物时,高频通气机接在气管镜上,为麻醉医生解决了通气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病人安全系数。

最后敬告各位家长朋友:吃东西时不要让孩子说笑,防止灾难发生!

相关文章

  • 金枝就医记(四)

    01 转眼之间,金枝的儿子甘哲两周了。这天,金枝约了牌友打麻将,让孩子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看...

  • 金枝就医记(一)

    男友家买了车,在县城买了房,媒人又送来了厚重的彩礼,金枝这才答应了结婚。眼下这是标配。选良辰择吉日,金枝随着甄乙汉...

  • 金枝就医记(二)

    金枝再婚,婚礼依然轰轰烈烈。 婚后,住在县城,吃在村里,成了“两栖类”。婆婆小心翼翼地侍候着,丈夫甘来开着车穿梭在...

  • 就医记

    早上要到国土局办个事,所以早早地起来了,妻上班还没走,不忘叮咛我一句:“别忘了到医院去看看!”我嘴里虽然应着,心里...

  • 就医记

    只是习惯性的书写,很多时候不过是还活着的证据。 针灸第二日,到陌生地很少想到去医院,尤其是正骨之类,本能的不信任,...

  • 就医记

    上周三到本市中医院看病,为了慎重起见,专门挂了科室主任的号,平时挂了号也就5块钱,科室主任要20块。人太多,主任就...

  • 就医记

    上大三的外甥学校里进行常规体能测试,结果他的血压有点高,校医建议到医院就诊。孩子父母在老家,所以由我这个舅妈陪同就...

  • 就医记

    回来嘉定以后发现交通很不方便,尤其是到超市要7公里,公交停运的时间也早,打车明显发现司机师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

  • 就医记

    人若善良,面有佛光。小丫生病,心急火燎带她去医院。很幸运,逢的医生便是一个慈眉善目的银发老奶奶,且尊她为菩萨奶奶才...

  • 就医记

    近日身体不适,一直在陈大夫那里进行中药调养。今日又到了就诊日,早起早到,争取在8:30之前看完,避免影响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枝就医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fd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