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的行为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有情绪,甚至影响自己的需求或者权益的时候,在P.E.T的行为窗口里,这种情况被归类到我处于问题区,是我拥有问题或者困扰。
经常会有人问,这件事明明是他做的不对啊,是他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划分为问题去呢?
是的,是他做的不对,问题是他带来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呢?
假如我跟对方说,这件事你做的不对,你不应该怎样怎样,或者你应该怎样做,对方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如果对方说,哦,你说得对,……。这样的话可就真的太简单了。事实上,对方可能会解释,争辩,甚至否认对抗,严重的话可能发展成为一场情绪激烈的争吵。问题没有解决,情绪越发高涨。怎么办?
我还可以怎么说呢?
P.E.T里面的问题归属,不以好坏对错来评判,而是谁有情绪,有需求,谁就拥有问题,处于问题区。我信息以不评判,非责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从而自发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问题归属来确定合适的沟通技巧,让每个人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当我们的头脑被困于好坏对错的评判中时,就不能很好地跟自己的感受连接。放下评判,觉察自己的哪些需求受到了影响,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从而为自己的需求负责。改变,从学习P.E.T.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