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寄居者》| 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寄居者》| 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作者: 西贝玦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7:32 被阅读163次

“ 体面和爱是生活分内的事。”

“ 严歌苓之《寄居者》: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西贝|

我的想法已经稀稀落落掉了一地了,在这篇读后感要开始动笔写的时候,捡起来的都是眼所能顾及到的事,至于那些没有足够幸运被捡起的想法,就让它们渐渐风化算了。

严歌苓是我最喜欢的写作者之一,语言风格是我欣赏的那种。读书,思考,写作,难免会受到自己读进去的书,记住的东西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已经是后话了,关键还是在可视、可听、可感、可喜欢。喜欢之外的东西都是赶鸭子上架,至少对于我这样随性惯了的人来说是这样。

《寄居者》开篇语言的叙事方式不太好,我耐着性子为了读到惊喜之处才甘心心平气和地往下读,所以我是带着些许的怨怼把前两章读完的,get到自己的兴奋点后在备忘录打了这样的一段话——

“生性高贵绅士的落难男子对于女人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大概天下女人都读过同一个青蛙王子的故事,梦想着一个骨子里能耐之极却又不幸受难的男人等着她去拯救,像从废墟里探得一颗绝世珍宝,只有她才看得到他被不幸遮挡的光芒,并且,没有一个不幸的男人不会对自己在这种悲苦情境下遇见的伯乐深情以待。”

故事中的彼得,我暂且把他定义为男一号吧!就是被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May,一个叫“玫”的女孩,大学二年级在读的女学生,一个对“典型上海小女人”厌恶之极,个性独立的上海小女人,深情以待的那个男子。

彼得,一个读起来帅气优秀的犹太男子,一个一出场便是“容易引起女人注意的男人”,有着犹太人特有的聪明、优秀全能、完美主义,身兼多才。我已经深陷其中了,这个优秀的犹太男子在我眼里是有着“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一般的外貌,有着“暮光之城”里爱德华一样的深情和冷静,这样聪慧优异的男人身上永远闪烁着某种过人的光芒,他会的东西永远在你的想象力范围之外。

而偏偏是这样的男人,仿佛是专门为绝地重生而来,即便是失去了滋养他的故土,像一粒种子飘到任何地方,夹缝中落进来的一点雨滴,就足够他好好活下来,或者可以说,犹太民族,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具备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而在《寄居者》里,“May”恰好是那滴从夹缝中挤进来滋养彼得的雨滴。

读《寄居者》的中途了解到严歌苓的这部小说的故事原型来自柏林墙一个展览馆里的故事——

1993年,严歌苓和先生去柏林旅游,发现柏林墙一个展览馆里“陈列”着很多故事。“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伙子跟一个女孩子在东柏林订了婚,小伙子先到了西柏林,他深爱着他的未婚妻。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欧洲见到一个女孩子,非常像他的未婚妻,他就勾引了她,把她带到东柏林,偷了她的护照,让他的未婚妻假冒那个欧洲女孩,用欧洲女孩的护照过了关。”

一个关于爱情在生与死,战争与杀戮,侵略与驱逐的大背景发生的一场为爱而牺牲的故事。这里的牺牲并不是指生命上的牺牲自己,而是从道义或者说道德上,为维护自我爱恋之人所作出的牺牲。正如同严歌苓在书中所讲的那样——通过毁掉我们所有人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实现爱情。通过放弃高尚,来实现高尚。

我们要注意的是《寄居者》里May一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强调杰克布和彼得的差距,同样是犹太人,可以说同样地聪明,多才多艺,彼得在May 的眼里拥有的是“天生的雅致和贵气,要好多代人的培养、筛滤,把杂质一代代滤出来,最终出来彼得这样的结果。” 他是被“古典乐、芭蕾舞、绘画和雕塑全拿来滋补自己的生命”,培养出来的好东西。人对美好的东西有着天生的保护欲,彼得是May心里那个理想的存在,是这众多的好东西培养出来的完美所在,与那和她性格里同样散漫、追求自由的杰克布比起来,后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是可以丝毫不用可惜可以为这美好千百万倍的彼得做出牺牲的替代品,是May千方百计从美国“诱骗”到上海的人渣。

尽管杰克布是有着不为人知的优秀的,杰出的交际才能,经商头脑,他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在面对那个May所生活的上海存在着“人力车夫”这样的职业时,杰克布表现出了他内心质地里高尚和柔软的一面。但在May的心里,却远远比不上这个让人感到过于理想的彼得——

他是那样地优异和贵气啊!“不仅仅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父亲、我伯伯们、我姑妈们的理想。这是我们中国人家认为最拿的出手的晚辈。我的面颊贴在他光洁的肩上,优美的江洋大盗,千万别在做完一笔缺德丧良的漂亮生意之前就吃了日本人的子弹。”

严歌苓竭尽笔墨,只想让我们知道这场完美的以爱之名的“瞒天过海”是如何地顺应人心,顺应人性。人们谈爱,喜欢问“你为什么爱我?”答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千千万万你的在我这里理想的好组成了我不得不爱你的缘由,一个优秀概况不了,非得用一个已经是超脱寻常优秀的杰克布来做承托,才能让你明白,如果一个人真的极致地完美,只要一张可以带他漂洋过海的护照,下半生你就可以生生世世守着他,守着这世间极致的美好,你会压抑着满腔热血放弃这样一个完美的彼得·寇恩而去选择坚守道德的底线吗?

不去背叛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吧!嗯……彼得·寇恩确实是一个让人垂涎三尺的,大到足够让May以爱之名背叛自己的筹码。

如果看《寄居者》只看到了爱情那也未免狭隘了,如果寻常的生活无法以小见大地窥见人性,那放在一个“人吃人”的时代就足够明显了吧!

May说,“迁移和寄居是人类悲惨生存现象之一”,May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我是个在哪里都熔化不了的个体,我是个永远的、彻底的寄居者。因此,我在哪里都住不定,到了美国想中国,到了中国也安分不下来”。May说,“人能信着什么多好,没有国土也没有关系,信仰是他们流动的疆土。”

人活在世上有点什么样的信仰都是好的,即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总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支撑着你,有一个遥远的声音在耳边回荡着“要坚持啊!”“要正义啊!”“要向前啊!”“要保持善良啊!”“不能变暗啊!”现代人大都不再迷信了,是好事,也没有信仰了,没有信仰是件极其可怕的事,人心没有点什么惧怕的和支撑的东西,靠道德吗?靠自律吗?人心上是有个门阀的,一遇到什么污浊的让他难受的事那个门阀就会打开,黑暗的东西就会流出来,能淹死别人,也能淹死自己。

我曾有这样一个想法:“因为大家都没有信仰,所以优秀成为某种迷信。”但优秀的人总是少数,所以我们换句话说了做“优秀的自己”,也就是说,和别人比不可得,那我和自己比,于是那个所谓“优秀的自己”永远悬在那里,至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迷信,却存在着太多的人在追求优秀而不可得的路上,失去了自己,甚至,失去了生命,没有达到优秀便一文不值。鼓吹优秀和鼓吹邪教一样,深信不疑的人都容易走火入魔,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区别,是在于各自的不同呀,人各所长,方方面面,各自也因境遇、承受、机遇不同,而有不同的命理。《古兰经》里说:“人坐正了,吃你够得着的食物。”不就是允许所有不同的人都能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嘛。

《寄居者》里谈信仰,是为人内心的归宿,我们至今不知道灵魂之说是否正确,人死后又归为哪里,又总是探究不到为什么人归家渴望远行,远行又渴望归家?我们永远在追寻内心的归宿,一个心灵的安全领域,一个心的栖息地而不可得。

信仰是可以安抚人心的。在某些焦虑不安的时刻,形成某种内心的磁场力量,可以让心平静下来,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不是鼓吹某种不可名状的邪说歪教,你我都能体会得到内心在脆弱与强大之间转换的特技,它永远缺少的是那些可以为它注入力量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信仰。

严歌苓谈政治,国家和人性,借杰克布的嘴说——

“是什么让这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在别人的国家把人当粪土?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有这个需要,这个把别人当粪土的需要?……只有把别的国家的人当成粪土,践踏烂了,他们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大叫大笑。他们为了这种肆无忌惮的痛快,需要把别人看成粪土。这就是为什么,他没办法比你高,就用残酷血腥的办法迫使你低,这样他就比你高了。迫害是自卑的表现,迫害者都是心理残缺、内心孱弱的人。迫害是个非常幼稚的把戏,把比他高大比他强的人用非自然的力量——比如武器,比如舆论,比如氓众——压低,压成他脚下的粪土,嗬,他就感觉好极了。”

刻画入木三分也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了。有些书让你看到了这个点,只是这个点,而有些书却可以让你由点即线,由线即面。严歌苓在写这部小说《寄居者》的时候,为了这个合适的背景查了不少资料,研究了不少的历史政治书籍了罢。也难怪有人说,严歌苓的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是专为大奖准备的,一个写作者的大家关怀和生命情怀,家国情怀可见其重要性了,由此,不禁对严歌苓的深爱又深刻了几分。

我很喜欢这个观点,如果你想要了解人性,先了解自己,如果你想要了解人,不妨去读文,读政治,读历史。

小说创作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也可以很好地坦露自己,至少有时是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楚,是故事需要人物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心理活动,还是我们曾经便有过这样的心理活动,相近的想法。也唯有把自己容进角色,融进时代的大背景,有着满腔流动的热血,对创作事业怀着无比的敬意和喜爱才能将这件事做到自己想要的淋漓尽致。最近盛行“工匠精神”这个词,像用在这里,表达其适用于各行各业,经得起时间和深度打磨的重要性。

最近是May,

爱着优秀的犹太男子彼得。

以上是为纪念《寄居者》。

—END—

相关文章

  • 《寄居者》| 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 体面和爱是生活分内的事。” “ 严歌苓之《寄居者》: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西贝| 我的想法已经稀稀...

  • 《寄居者》

    作者:李以琳 时间与空间里, 每个人都是寄居者。 ——严歌苓《寄居者》 地上本不是我们的家乡...

  • 寄居者

    中午时分,刚放学的高三学生洛洛风驰电掣般地回到了“家”。这个家里,曾经住着最疼爱她的外公,如今,却只有偏宠...

  • 寄居者

    我不喜欢彼得,他特别像是你真心喜欢的那个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想过回馈你,他给你的爱都属于他的赠予,不是他出于怜惜你而...

  • 寄居者

  • 寄居者

    我的心寄居在我的躯体里,我的躯体寄居在浩淼世界,茫茫人世的一粟,两颗心是如何相遇,前世的我是否为了与你——母亲今生...

  • 寄居者

    不要想着世界能给你什么,换个角度想想,我能给世界什么。 ——前言 ...

  • 寄居者

    “维斯瓦卡玛,神祗中的建筑师,为众神建造了飞车。” ——《薄伽梵往世书》 “国王是火焰,被风吹送到天涯海角.......

  • 寄居者

    当我从那里经过的时候,我被那巷子里的怪石吸引到了。 旁边都是最新最时尚的大楼,偶尔出现的巷子,里面显然又是另外一番...

  • 青春期与恐惧

    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寄居者。年轻时外出求学,虽然每天都会学着微笑,但内心的恐惧仍占据着我小小的心灵。因为我还没学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居者》| 你我都是借身体来世上寄居一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xb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