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和其他工作一样的,要有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
如果只顾一个劲地埋头输出,哪怕写了三十万字,可能都不会有一定的提高。
再次进入简书,到今天已经更了十天了,在简书发表了2篇读书笔记+2篇随笔感悟+9篇连载。
分类总结吧。
1.读书笔记
自己在读书笔记这项上算是弱项,整合能力有限,遇上长篇小说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了,还是看的太少,看进去的东西没有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前面写的两篇读书笔记,一个是《眠》,一个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片段。现在重看这两篇,感觉在写作结构上没有把握好,从文中的思想到自己的思考这个交接的地方没有做好衔接,读起来就有些突兀。
接下来再写的话,就想循序渐进,既然暂时没有能力表现整本书的全貌,那么就先写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或者人物也可以。从引文到自己的思考段落,中间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的体会/实例,应该会更好地过渡,更容易让人理解。
2.随笔感悟
随笔感悟我基本之前都是想到哪写到哪,但总想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导致生活中有很多想写的点因为没有时间或者写不出那么多文字就放弃了,现在想想很可惜。
以后再有突然冒出的想法,就记下来,本子或者手机便签。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琢磨,如何去完善这些点,把内心感受到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对这些点多加练习,慢慢地就可以提高自己对事情全面的表达能力,提高对素材的敏感度。
3.连载小说
感谢简书日更给我的动力,昨天终于完整地写出了一个故事。从前都是有个灵感写,但很难去写完,要么就是直接烂尾,很影响自己写作的自信心。
最近更新的这部《失影人》,其实是自己很早就想写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打工人”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影子异常模糊,在层层线索的引导下,终于找到原因症结所在,却最终无力改变的故事。
在写的过程中,自己本身是非常畅快的。写完后回头复读一遍才发现,还是把握整体的能力太弱,故事情节比较扁平,只有一条线(或者说原本安插的几条线觉得太复杂,自己大概没有能力去整合就放弃掉了),整体故事的紧张感也不够。
但我还是要给自己鼓鼓掌,毕竟写作的路上最难的就是第一步:写出来。
如果写都不敢写,那么上述这些问题我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也不会有任何机会长进了。至少作为第一次写完故事的我,故事本身还算是完整的,其中需要无限改进的部分日后慢慢琢磨。
写下一部故事前就会先把结构给架起来,故事线理清,关于文笔的部分再多积累多学习,继续努力。
4.最后小结
这十天的日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写作就和读书一样,是一辈子的事。
有人一出场便崭露头角,有人花甲年大器晚成,有人刻苦练习功成名就,有人埋头苦干碌碌无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开始,都不算晚。
我是柠檬蜜柑,关于写作,我还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