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会倾听,我之前也是这样,并对这点不以为然。
目前为止,我对倾听的理解,还停留在不能只顾自己喋喋不休,不能别人没说完就抢话,要有耐心之类的理解上。
虽然本就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不禁怀疑自己“倾听”的能力。
倾听,并不仅仅意味着努力去听,而是要投入全身心去听。
1)放下自我(走出自我)
在沟通开始之后,我们常常会过于关注自己的诉求(观点,立场)、注重自我表达,而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反应和可接受程度,这就大大降低了沟通效果。
所谓的“善解人意”,就是高度关注客人,能够读出客人的情绪,识别对方的心理需求,然后,显示出很懂、投其所好的行为。
2)耐心听完
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成熟、强大,但只要有一两次能够真正忍住自己发出质疑欲望的经历,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教训,并进一步养成耐心等待到最后再发出疑问的习惯。
事实上,如果真的能把这种欲望克制住,人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听到最后一刻的时候,自己对讲者论述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管是好还是坏。
3)发现隐形的信息
有效倾听、有效理解的关键在于那些隐含的信息。- 这个通过“听”而想到的。
说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发泄情绪?他说这些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
所以,倾听实际上是听三种声音
一是对方说出来的话
二是我理解到的对方的话
三是对方脑海中的或者情绪或关系上的话
要听到第三点,就要放下自我,努力去感受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