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当前,学生学习数据的可视化在学情分析及相关总结报告中,是一个极为活跃而又关键的方面。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与沟通信息,让数据包含的内涵简洁清晰和易懂。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和【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也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学情分析重要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可视化重在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数据内容更加直观和清晰。能力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呈现与解读,从而借助图像、图表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地呈现数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图像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探究、发掘数据间的潜在联系;为准确、多角度分析与解读数据提供支持;为合理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奠定基础;
该能力点要求提交的测评材料【数据分析视频】
1. 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一、数据及呈现结果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表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EXCEL,PDF等。
二、数据分析视频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5分钟。
2. 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数据及呈现结果提交一份学生数据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
优秀指标: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
数据条理清晰,存储规则一致,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成果;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 清晰直观,可读性强;所选择的图表形式准确传达关键信息,有助于挖掘隐含教育教学问题。
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该如何理解?
数据可视化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信息图,而信息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图表方式的呈现方式很多,如下图所示:
同时,不同的图表呈现方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柱形图和条形图常用于呈现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情况;
折线图则适合用来呈现数据变化的趋势;
饼图适用呈现数据的比例情况;
散点图适用用来呈现值的分布和数据点的分簇,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建议:在上交材料时,附上相关数据和数据图表的EXCEL表格。
材料二:数据分析视频
针对上述学生数据,以视频形式讲述数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生成过程,并对分析结果做进一步解释。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优秀指标:
数据分析目的和内容描述清晰,提出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数据可视化方式(过程和结果)能够解释提出的问题;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并考虑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育教学;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从要求可以看出,视频要呈现的内容有:
数据分析的目的
数据分析的内容
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的生成过程
对分析结果的解释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第三点中的四个字:生成过程。也就是你这个图表是如何生成的一个过程要呈现出来。这对非信息技术专业或对EXCEL电子表格不是太熟练的老师的确是一个挑战。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得到这个图表呢?这就要说到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了。
3. 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有下列几类:一类是借助常见的可实施在线考试或教师非常熟悉的阅卷工具。如:七天网络阅卷系统、考试酷、问卷星、腾讯文档、金山文档等,都可以直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生成图表。一类是在课中进行的即时的评价工具。如:雨课堂、希沃EN5等授课平台工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生成相关图表。一类是在线图表生成工具。如图表秀等,这些工具你只需将数据上传,就可根据你的选择生成对应的数据图表。
最后一个工具,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EXCEL。EXCEL2016及以后版本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得到了大幅的强化,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快捷。而EXCEL中数据可视化最强大的工具,应当是数据透视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