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马头村,一个坐落于枣庄市山亭区的普通小村庄,却承载了我20岁时的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七月初,当我决然地向父母表示自己要去山里支教时,他们还是对我有些担心——一个很少离开家的孩子真的能照顾好一群也许会更调皮的孩子吗?但人总是要成长,父母的顾虑无法阻挡我前行的脚步。因为直觉告诉我,参加支教团队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早上七点,大家草草地吃完早饭,挤上一辆面包车,便开始了一天的征程。我所在的农村家风家训社会实践调查团队是以推动农村家风文化建设为目的,在当地小学开展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并就家风家训对农村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行调研。
经过一路颠簸,当我们初到马头村时才发现,因为夏季农忙,我们很少能够看到村民的身影,只有少数的老人和孩子还留在村子里。本以为要支教的小学也会像村子里一样空落落的,大家都不免都有一丝失落。但当我们真正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刻,才发现事情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当我们刚走进学校大院时,还没看清孩子们的身影,就听见有女生兴奋地叫喊:“老师来了!老师来了!”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孩子让志愿者们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喜悦便代替了惊讶。经过询问后我们发现,前来学习的孩子年龄差异很大,最小的孩子才刚上幼儿园,最大的却已经有六年级了,尽管如此孩子们却一致表示愿意来上学。上课之前,一个小男生悄悄地凑到我们团队中以前来马头村支教过一次的女生身边说了一句“老师我想你了”就又害羞得跑开了。
虽然没有人说些什么,但这一切都被我们看在眼里。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来马头村支教的初衷,并暗暗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们一定会将一直以来积极备课的成果拿出手,带给他们更多知识与欢笑,不辜负孩子们的期待,与他们一同度过一段快乐的暑假。

为了使学习情况更理想,我们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了适度调整。从“家的含义”入手,我们通过传统美德诗歌和小故事引导他们对家风家规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年龄总体较小,所以我们选择采取“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带领孩子们做贺卡、折纸和手抄报,写出自己心中的家风美德,不断加深孩子们对家风家训的认识。
“每次一拿出彩笔和纸,孩子们的眼睛好像都亮了起来”团队里的志愿者们经常都这样说,抓住了孩子的心,课堂气氛便很容易活跃起来,因此大家选择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为了更好地增加孩子们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还根据孩子的意愿组成了“七人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发言的机会,都可以敞开心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我们开展家风家训进校园支教活动,也是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进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三天的支教活动虽然很短暂,但足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在感谢支教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那么多可爱的孩子的同时,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新时期青年人的使命。我们的力量也许很微弱,但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马头村居民对家风家训影响的重视,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能够接触更多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

作者:枣庄学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姚秋实
责任编辑:蒋昕辰 马艳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