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得到專欄 自我發展心理學22 關係中的自我:從個體視角到關係視角。
- 是父母生了孩子,也可以說是孩子生出了父母,因為如果沒有孩子,你怎麼能自稱父母呢?
- 沒有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關係裡的人,總是一起出現,相互定義,
相互成就。 - 每一個關係裡,都有一個不同的自我,不是你的個性,而是你所處的關係。
- 如果你表現出自已不想要的行為,那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你所處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 第一,人無時無刻不在關係當中。你獨處的時候,也有關係,你獨處的空間,是由關係來界定的。比如一個人在家,家裡有一個門,你知道陌生人不會隨意闖進來。是關係界定了你獨處的空間在那裡。
- 第二,在不同的關係中,你的自我是很不同的。"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 這種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塑造了一種新關係。
- 第三,決定你行為的是你所處的關係,不是你的個性。
- 第四,是關係的視角會讓思考問題的視角發生重大的轉化,一些看起來幾乎無解的問題,突然有了合理的答案。如果是一個你不認同的老板給你的工作,你就會非常拖拉,不想去做。
- 從關係看自我,就是一種正念思維,也就是近的思維,是把每個自我,放到具體的關係中,從每一段關係,去看自我的表現。這當然會增加改變的空間。(embrace reality and deal with it)
- 思維也是關係的產物,僵固型思維,說的就是這樣一種關係:我不能暴露我的脆弱,給那個誇將我的人,以免我讓他失望。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