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十词》到“吾性自足”

作者: KafkaG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09:50 被阅读8次

唐伯虎的一首词最近总是出现我的脑海: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

后十年衰老;

中间只有五十年,

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

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image

这首叫做《七十词》的词是这位大才子什么时候写的我不清楚,史料中也未曾提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寅只活了54岁,很遗憾他连自己心中的最低标准也未达到。

词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概叹人生苦短而又充满奔波苦恼。和大多人以为的并不一样,桃花庵主的一生不像电影演绎的那般精彩浪漫,相反可谓悲惨至极:亲情上,父母、妹妹皆早早离去;爱情上,一位妻子难产而死,一位妻子卷产而逃,最困难时刻的红颜知己因病而亡;仕途上,风头正劲时刻遭人陷害仕途尽毁,中年受聘宁王却逢宁王叛乱,不得不装疯以逃脱;事业上,画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买者甚少终究难养其家。这样看来,他如此悲观的概叹人生之苦当属应该,然而性格是决定命运的,唐伯虎毕竟风流不羁,感性思维太敏感,文人的傲气太胜,如若他坚强一些,隐忍一时,以他非凡的才智定当会有一番作为。

历史的一个有意思之处在于它的巧合,明朝历史上两大才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一同参加的会试,一个是前文所说的唐伯虎,一个就是王阳明,后者并不比前者这生活现实中遭遇的苦难少:遭遇刘瑾陷害,被追杀,装死,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存,体弱多病但又不得不强忍着作战。然而,王阳明在面对这些苦难时并没有感情用事、放浪形骸、逃避自我,而是直面它们,审视它们,直至击垮它们。他击垮苦难的那一时刻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时刻,被称为“龙场悟道”,其内容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也就是说心即是理,是感应万物的根本;也就是说心是根本,是人之主宰,心要定,认识事物的态度才能定,做人也就能定,面对苦难时也就能定。

虽然我们的生活可能不会像唐伯虎那样遭受那么多苦难,但是在当下社会,巨大的压力时常压的人喘不过气,焦虑不堪,甚至迷失方向,倘若此时心中有个主宰,能明白“吾性自足”,心中自有良知,那么苦难也终将会化去,人生也定会越来越向上。

这个“吾性自足”、“心中自有良知”的道理,只是庞大的、伟大的、值得学习的王阳明心学的一个小方面,他那充满力量的思想是值得当下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的,我愿做一个传道者,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读王阳明,都能找到自己的内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jpg

相关文章

  • 从《七十词》到“吾性自足”

    唐伯虎的一首词最近总是出现我的脑海: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 后十年衰老; 中间只有五十年, ...

  • 吾性自足

    今天来讲讲我的这段时间减肥的一个经历,然后得到的感悟,减肥是每个女人,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的女人,终身都要做的一...

  • 吾性自足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物质也有涯,人欲却无涯,以无涯害有涯,危乎? 故曰:为人之道,吾性自...

  • 吾性自足

    王阳明说过"吾性自足"。 我的能量、智慧、丰盛、快乐是与生俱来、内在具有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小太阳,每个人的内在都...

  • 吾性自足,不加外求

    吾性自足,不加外求

  • 2019-10-17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欧美思黄晓琴

  • 随笔摘抄——圣人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

  • 无题(其四)

    但尽人事,莫问前程。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从前读稻盛和夫,总觉得说了一堆套话,什么活法,干法,都是些谁都知道的事,这也能来写书?看来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前...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感恩阳明先生的这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让我这两天不停地在想,在觉,在悟! 以圣人之心为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七十词》到“吾性自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cc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