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我国粮食的种植和运输、饲料的加工方式和贮存条件都比较先进和完善,但是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率高、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在肉鸡养殖生产中,持续投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毒素会在肉鸡体内慢慢蓄积,导致鸡群出现中毒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死亡,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在机体蓄积后会损伤肉鸡的肝脏、肾脏和肠道,特别是作为解毒器官的肝脏首当其冲,使肉鸡的肝脏肿大出血,发生腺肌胃炎、肠炎腹泻等,同时会造成肉鸡的免疫功能受损,出现免疫抑制、采食量严重降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料肉比增高等系列问题。且霉菌毒素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日常投喂饲料时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
玉米、麦麸、豆粕等粮食作物在田间就可能被霉菌毒素污染,在储存过程中受湿度、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变产生霉菌毒素,因而霉菌毒素在饲料原料和饲料中防不胜防,都有很高的检出率,张丞人等调查发现: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1%、72.7%、98.8%。
传统的生产中大多采用添加蒙脱石、高岭土等吸附剂的方法来去除原料中的霉菌毒素,但不同的吸附剂对不同的霉菌吸附效果差异很大,很难做到完全清除。且现在很多像DDGS、花生粕等原料在检测时比标准的灰分高,这种大部分是原料中霉菌毒素就超标了,加入了蒙脱石检测的时候测不出来,但是这些霉菌毒素进入肠道中在各种酶的作用下会再次释放出来。
饲料原料普遍存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吸附剂很难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完全清除,再加上吸附剂吸附的霉菌毒素进入动物的肠道后还会再释放出来,因而造成动物养殖中难以避免的霉菌毒素中毒问题。肝脏是肉鸡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霉菌毒素蓄积首当其冲的器官,要减轻霉菌毒素对肉鸡的损害,首要任务是保肝排毒。
胆汁酸是肉鸡自身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不仅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酸还可以激活肝脏内的FXR受体,FXR受体诱导异物代谢酶的表达,使霉菌毒素羟基化,从而分解和清除霉菌毒素,降低霉菌毒素引起的肝毒性、肝细胞凋零。
胆汁酸不仅对霉菌毒素效果独特,还可稳定饲料品质,提高动物免疫力,提高肉鸡对饲料中脂肪的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一品多效。目前泰高、正大等国际知名企业已经与龙昌展开了合作,将胆汁酸作为一种定性消除霉菌毒素的秘密武器添加到饲料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