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塔纳赫
上回我们讲到摩西带领犹太人回到了迦南,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405年底。摩西领受耶和华的旨意,颁布了摩西十诫和律法,创立犹太[]教。
犹太[]教的最初的经典是《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主要讲神创造万物、人类的堕落、神的拣选和救赎、以及神的立约和律法。
相传《摩西五经》全部由摩西用希伯来文撰写而成,但更大的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摩西领受上帝的旨意后,总共在西奈山上呆了40天,不久就死了。
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约BC1040年~BC970年)统一犹太十二部建立了强盛的以色列联合王国。所罗门王之后,联合王国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先后被亚述和巴比伦所灭。
公元前332年该地区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来又被罗马人庞培占领,耶路撒冷圣殿也被摧毁。
犹太人一直遭受异族的统治,并被驱逐流散到世界各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了使犹太[]教教[]义在传抄和口口相传中免于歧义,出现了对犹太[]教经典实行正典化的客观要求。
公元前400年左右《摩西五经》完成正典化,取名《妥拉》,希伯来文意思是上[]帝的指引。
公元前250至公元前200年左右,《先知书》实现正典化。《先知书》共8卷,记录了被神选召的先知们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圣录》完成正典化。圣录,希伯来文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包含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和历史等内容。
据专家考证,公元前4年,耶稣在拿撒勒诞生。
30岁,耶稣开始传道,他声称自己是上帝耶和华唯一的儿子,他不仅要帮助以色列人挣脱异族的奴役,还将拯救所有世人,使其免于罪孽与上帝的责罚,并得到永生。
他还说:“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只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耶稣的布道让犹太人深感失望。
犹太人一直盼望等待耶和华遣下一位弥赛亚(救[]世主),使以色列重新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并建立“天国”。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政治军事领袖,而耶稣却是一位和平的救[]世主,而且是全世界的救[]世主。
于是,犹太[]教的拉比们对《妥拉》、《先知书》和《圣录》再度进行了统一的正典化,并于公元100年左右完成,取名《塔纳赫》,塔纳赫是三部经卷名称的缩略语。
《塔纳赫》共24卷,又称二十四书。相对于中国的二十四史,《塔纳赫》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教义、历史、法律规范和政治制度的汇编,至今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塔纳赫》被犹太人认为是自己和耶和华的约书。基督[]教创立后,它才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圣[]经》或《旧[]约全书》或《希伯来圣[]经》,是与希腊文的《新[]约圣[]经》相对而言的。
02 塔木德
早在“巴比伦之囚”时期,大批犹太学者聚集在巴比伦,他们以维护犹太[]教正统为己任,潜心学习研究,围绕《塔纳赫》的经典教义著书立说,在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塔木德》一书。
《塔木德》共40卷,250万字,是注释《塔纳赫》律法的权威经典,其内容包罗万象,除宗教训诫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物学知识,是犹太人立身处世的指南,对维护犹太民族的统一性、巩固凝聚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处漂泊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一本《塔木德》。他们在出生、成长、婚事、为人父母、中年生活、晚年和死亡七个人生阶段都严格遵循规范的仪式。
1948年以色列复[]国以后,《塔木德》更加受到重视。犹太[]教正统派正试图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的国家大法。
03 拉比
随着《塔木德》在犹太社会生活中地位的不断巩固,其编撰者拉比也从世俗学者演变成精神领袖,在国家事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拉比,本义为“圣者”,是智者的象征,后来发展为对犹太律法解释者的称呼。研究者需要经过经学院的专业学习,通过德高望重的拉比测试,才能取得拉比的资格。
拉比负责诠释教义,督导教化;主持宗教仪式,参加婚礼、受诫礼、丧礼、割礼等;执行教规和律法、出席律法裁判庭、审理私人身份法案件。以色列设有拉比院,由两位大拉比主持。
拉比的职责范围在不断扩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
在我们的印象中伊[]朗是严格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其实在以色列,宗[]教完全是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政[]教一体更加平稳和牢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