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教林广记11|我们的职业是小说家(下)

教林广记11|我们的职业是小说家(下)

作者: 阅后暂不焚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1:05 被阅读170次


01

今天出场的这位落榜小说家,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出生在1701年,家乡是现在安徽的滁州全椒。在几位小说家中,吴敬梓和科举的渊源可谓最深。

吴敬梓的曾祖父是顺治年间的探花,仅仅60年间,他们一家有进士、举人等功名以及出仕的官员达到了十四五人,他的祖父甚至还曾经写过类似科举指南一类的畅销书。

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科举世家中。吴敬梓最终却选择了和科举彻底决裂,并写出了一本以抨击科举而著称的奇书,原因何在?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是一个方正恬淡、看重节操的官员,但在当时的官场中却屡次遭到排挤,这也使得吴敬梓对于官场的黑暗从年少时就有深刻的理解。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吴敬梓在早年间,也曾对科举之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十八岁那年中了秀才之后,吴敬梓又陆续的参加了几次科考,虽然都以落第收场,但他仍然没有轻言放弃。

而给吴敬梓带来重大冲击的是一次跌宕起伏的考试经历。

29岁时,吴敬梓从家乡全椒到滁州,参加乡试的预备考试,当时的考官是安徽的学史,叫李凤翥。而去拜见这位学使大人之前,吴敬梓的心里却打起了鼓,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作为歪才一枚,吴敬梓完美继承了前辈罗隐和柳永等人的牢骚怪话气质,对当时不平的事儿以及官僚士绅的不良行为,有很多讥讽的言语。

而在明清时代,文化言论方面的压制并非唐宋可以比拟的,吴敬梓的一些不当的言论,很快就被人举报到李凤翥那里,给他的考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消除考官大人对自己的恶劣印象,心高气傲的吴敬梓,在朋友的劝说下终究屈服了,拜见李凤翥的时候,吴敬梓竟然匍匐在地乞求原谅。

而这位学使大人也没客气,非但丝毫没有表现出谅解的样子,反而板起面孔,狠狠的教训了他一顿。吴敬梓出来后,心如死灰,觉得自己是肯定没戏了。

不过,事实证明,李凤翥大人,其实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忠厚长者,因为。考试结果出来后,吴敬梓竟然被授予第一名。

万万没想到,摸底考试的涉险过关,竟然只是吴敬梓这次痛苦考试经历的“回光返照”。

到了正式的乡试,考官从李凤翥临时换成了王兰生,这位新任考官,对吴敬梓就没那么宽容了,根据吴敬梓此前的诸多“恶劣”表现,王兰生直接给了他个“言行乖僻”的一星差评,于是,吴敬梓的落榜终成定局,无法更改。

在这次考试经历中,人生的大喜大悲,以及和考官之间类似猫鼠般的游戏,让吴敬梓对科举考试产生了非常抵触的情绪,这也为他此后退出科举考试、批判科举考试,埋下了伏笔。

02

到了吴敬梓36岁那年,刚好赶上雍正驾崩,乾隆即位。

吴敬梓迎来了他在科举考试期间最好的一次机会,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

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是因为这一年,举办了一个特殊的考试,叫“博学鸿词科”。

这个科目的设立,其实也是对于前几期提到的,朝廷对录取标准矫枉过正的一种调节。

科举考试中,朝廷作为用人单位,自然希望招募到实用性人才,担心像西昆派培养出的这种过于执着文字词藻的考生,容易犯华而不实的毛病,就把他们尽量排除在外。

尤其是到了宋神宗年间,改试策论,想靠几篇华美的辞赋就入朝为官,越来越成了一种幻想。

不过,这个调整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朝廷发现问题也不小。

什么问题呢?就是官员的整体语文水平越来越差了。

正如今天的白领要做工作总结、产品宣讲时,PPT演示是一项必备技能一样;古时候朝廷起草个诏令、文书、奏章什么的,流畅的文笔也是刚需。

可随着实用性人才的比例过大,写出来的公文越来越枯燥无趣,简直就像产品说明书,既有损朝廷的光辉形象,也不利于感召天下百姓。

为了特招一些在文学方面有才华的读书人从事文书工作,从宋高宗开始,就在科举考试之外,开设了一个“博学鸿词科”,只要文笔好,其他条件可以放宽限制。

以清朝为例,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这实在有点去年网易互联网招聘神曲中内推简历“统统免筛选“的节奏。

不过,既然是破格考试吧,肯定不适合年年都搞。事实上,“博学鸿词科”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只搞过两次。一次在1678年康熙年间,一次就是在1735年的乾隆年间,

这么小概率的事件竟然被吴敬梓赶上了,而且这个考试实在太适合文笔好,但综合素质有短板的吴敬梓了。于是,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一致推荐吴敬梓参加这个考试。

情面难却,吴敬梓参加了学院 、抚院和督院的考试,却在最终的廷试前,选择了退出,理由是身体不适。具体症状是消渴(也就是咱们今天的糖尿病)。

吴敬梓本次退出,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直到现在也还是众说纷纭。比较为被认可的说法是身体原因和主观上的厌倦兼而有之。

或许,吴敬梓对科举曾经的热望,已经被七年前那场猫鼠游戏打了个粉碎,不复存在了。

而最终结果表明,吴敬梓这次退出也算明智之举。这次“博学鸿词科”其实是一场充满了诸多纠结的闹剧,最终只录取了20人,吴敬梓众多参加应试的朋友乘兴而去,又惨败而归 。这也让吴敬梓不由地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 从此以后,他更坚定了彻底告别科举的决心, 乡试也不应 , 岁科也不考了 。踏踏实实的作起了闲云野鹤。

03

科举倒是不参加了,可吴敬梓心中对科举的怨念还在。而小说家的本事,恰恰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吴敬梓把他在科考中的种种遭遇和目睹的一幕幕怪现状,都写到了小说《儒林外史》中。

在五十四回的长篇巨著中,吴敬梓全方位、无死角对科举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撞号板的周进,中举发疯的范进,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的马二先生......一个个被科举摧残的悲剧人物跃然纸上。

如果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科举的抨击是通过浪漫夸张的手法,在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穿越,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那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用高度写实的手法,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对儒林的众生像进行剖析,表现他们的虚妄和可悲,看上去不动声色,却针针见血。

难怪曾编纂唐诗三百首的孙洙(蘅塘退士)在给《儒林外史》写序言时,告诫读者要谨慎阅读这本书,因为一旦你读进去了,就会觉得你身边经历的人和事,几乎都是儒林外史里写过的,因而心生厌烦。吴敬梓写作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04

是时候总结一下了,最近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明清时代三位遭遇多次科举落榜的小说家,他们最终将对科举的不满和嘲讽付诸笔端,并凭借优秀的作品流芳后世。

听完他们的故事,大家难免会有一个疑问:这些优秀的小说家为何难以成为科举考试的宠儿?

其中的原因之一,固然是科举考试历经近千年的时间,积累了种种弊端,压抑了一些人才的脱颖而出;

但小说家本人的一些特质与选拔类考试之间的冲突,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这里,不妨引用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本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的论述。

在这本书中,村上春树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我觉得,写小说似乎不是头脑活络的人适合从事的工作。才思过于敏捷或者说知识储备超常的人,只怕不适合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是需要用低速挡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

结合这两期的故事,咱们不妨这样理解:擅长写小说的人,大都没有经天纬地的大才和雄心,甚至看上去有几分沉默和呆萌,而习惯于“慢生活”的特质,也使他们很难从高度竞争的情境中脱颖而出。

但他们却往往能凭借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帮助人们捕捉和珍藏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和感受,为当代和后世留下难忘的记忆。

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甚至是自己,有这样的特点,不妨多一点宽容。

某一天,当有人告诉你,你在读中学时,那个成绩平平,沉默寡言,时不时还会神游的同桌少年,竟然成为了写出超级畅销小说的文学名家。千万也不要觉得太意外。

相关文章

  • 教林广记11|我们的职业是小说家(下)

    01 今天出场的这位落榜小说家,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出生在1701年,家乡是现在安徽的滁州全椒。在...

  • 教林广记11|我们的职业是小说家(上)

    01 前几期中,我们讨论了不少落榜生的职业出路。 古代的落榜生们由于偏离了原有的仕途轨迹,分散在各个行业中,三教九...

  • 写字的人,跑步的人

    ​上上周读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春树的书,加上最新出版的这本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下称“小说家”...

  • 石墨杨推荐文章,村上谈写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文/石墨杨 推荐文章: 村上谈写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涉及书籍:《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江南吹雪 编委荐语:...

  • 重新认识小说家及写作

    阅读《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之后,对小说家这一职业有了崭新的认识。 村上春树是一位很多人都熟悉喜爱的日本小说家,其写作...

  • 教林广记07|落榜生的失败与伟大

    在庙堂和江湖之间的徘徊,成为古代落第举子们长久的人生话题,也由此产生了无数发人深省的故事。 01 从公元587年隋...

  • 100天拆书挑战第三十八天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第七章 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下 先生针对小说家保持体力提出来的策略是有氧运动,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 穿越西游之捣破轮回0

    楔子 2013年11月11日 今天是王林的18岁成年礼! 刘婷过来对王林说:我们分手吧 王林愣了一下的问:今天又不...

  •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有些东西需要打破 做你认为正确和想做的事 机遇妙不可言 另外,村上是个很有趣的人 下一篇要记得看《挪威的森林》啊!

  • 他的职业是小说家

    “那时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 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然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 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林广记11|我们的职业是小说家(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g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