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酱缸文化(有感随笔)

酱缸文化(有感随笔)

作者: 太阳里的绿萝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09:1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这本书的作者的是台湾的柏杨先生,1985年在台湾出版。但是我是在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才从同学的口中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工作2年后才想起来应该要看看,我这个后知后觉也真是够后的了,同时为我自己的见识短浅、不学无术、佝偻寡闻感到鲜廉寡耻。

虽然书才读了五分之一,但是里面很多观点真的总结得很到位,比如嫉妒、嗓门大、脏乱差等等,虽然记住的不是很多哈,但这些从我自个人的经验来看,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因为我也觉得我沾上了这些劣根性的边。

里面提到的酱缸文化这个概念,我觉得很形象,中国人真的是一种沉淀的产物,看起来就是死了,没有流动的,这真的是跟历史文化太悠久有关吗?逼近5000千的积淀,不像别的国家那么鲜活,所有的人都是制作酱料的那一颗豆子,大家都挤在一起,不断的发酵,不断地沉淀,越沉越深,慢慢地味道也越来越浓。如果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那最终却是会变成一潭死水。

而且在书中还看到了一个以前没有思考过,也没有想过,也没有看到的观点,也许是因为我个人涉略太少所以没见过,那也不管了,反正现在被我看到了,我就拿来说一下。文中说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如果不是鸦片战争,中国还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后才能开始打开大门,迎接新文明的到来。闭关锁国真的是害人害己,害得中国发展停滞,被列强的船炮践踏,如果能够早300年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估计又是另外一番模样,这些都是柏杨先生在书中的观点。我觉得说得挺有道理,这样想起来,其实在中学历史的时候,也有答过类似的题目,确实应该从多方面去评价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想在仔细想想中国的近代史,也多亏了中国人多,要不中国还真的经不起西方列强和日本的轮番侵略,但是也就是这多年的战乱,搞得中国民不聊生,满目疮痍,何其哀哉!

也许中国在已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可以开始涌动暗潮,朝世界进发。

相关文章

  • 酱缸文化(有感随笔)

    最近在读《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这本书的作者的是台湾的柏杨先生,1985年在台湾出版。但是我是在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才从...

  • “酱缸”文化(3)

    这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在人性道德的坚守上原本就是危险的。在当今这个“趋利”社会,一些道德及人性价值在“利”面前逐渐消失...

  • “ 酱缸”文化(2)

    何谓“酱缸”?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

  • “酱缸”文化(1)

    记得美国人有一本《丑陋的美国人》,写出来之后,美国国务院拿来作为他们行动的参考。柏杨先生也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

  • 掏糨糊与酱缸文化

    “掏"是动词,相当于“搅"。糨糊本来就不透明,一搅就更模糊了,怎么也看不清谁在搅,又是怎么搅的。糨糊越搅越黏,黏住...

  • 《酱缸?》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纪念日。 我无意写些沉重的事物出来,所以后面我也会尽量避免这些。 那么我写这些东西的主题是...

  • 2019-06-08

    人应是快乐的,可这个文化酱缸偏偏教你如何去痛苦。人亦应是真实的,可虚伪却泛滥成灾。

  • 不鸟酱缸文化的女老师

    看了史杰鹏关于教师节的感想,有点悲凉。 这位优秀老师,居然不能在教室队伍里混下去——最好是混上去——可见,教师队伍...

  • 《丑陋的中国人》——“酱缸”文化

    猫咪小姐 你好呀! 休息的日子原本是快乐的,可以学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不知为何,快乐貌似没有跟我请假,旷...

  • 年轻一定要奋斗吗?

    柏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个“酱缸文化”,进入社会多年,深以为然。 几乎在所有的事情上,中国人都能找到支持自己行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酱缸文化(有感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u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