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学期,我还是简单的认为新教育就是让老师写随笔,写叙事。本学期自从加入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种子教师队伍之后,我对新教育才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书,才知道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加入新教育团队之后,我遇到的第个困难就是写随笔,还要求坚持不断的写。这怎么可能啊?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素材……这些困惑让我一筹莫展,这时我想到我新安县的一个同学,她每天坚持写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当时已坚持分享700多天。还有身边的一个朋友也写了400多天,我真觉得他们太牛了,不可思议。她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就跟他们联系,从他们那儿取经,当然交谈之中也得到了她们的鼓励,于是就决定自己也试着写写,但要从何写起呢?这又成了难题,后来我无意中看到王瑞林老师的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了教师的随笔可以写什么,他在文章中谈到了适合教师写的几种体裁:
1.教育叙事:日常怎么做就怎么写,写课堂上的故事,写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2.课堂教学实录:剧本对白式或叙事式都可以。
一、让学生读起来
那就先行动起来吧,做起来就好写了,于是我结合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先让我们班的学生阅读起来,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昆虫记》,刚开始共读的时候,有一些孩子不太愿意读,我就采取强制措施,当时,刚好是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在主题班会课上讲了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我就想,那就活学活用,用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来逼他们阅读,不读便罚读,让他站在讲台上读给全班学生听,他们谁也不想到讲台上来,于是就在课余时间读起来了。针对这件事我写了一篇随笔《钉钉子,助阅读》,哪成想,这篇随笔被我新安县的这名同学的校长读到了,还转发到他们学校的群里了,还记得那天一大早,我同学给我发了微信,我心里那个意外,高兴,激动劲儿不亚于在路上意外捡钱的感觉!一激动就把当时的想法感受记了下来,便又有了生活随笔《认可的力量》。
二、让学生说出来
《昆虫记》这本书读完之后,结合新教育的又一大行动培养卓越口才,我在班里宣布要开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分享读后感受,精彩句段,优美词语。刚开始,只有两三个平时较活跃的学生上台分享,后来我劝说,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讲台。第一次交流会顺利开展,效果很好。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卓越口才,又给我留下了写作的素材,可谓一举几得!紧接着我们在年级搞读书漂流活动,连续读了《青鸟》和《呼兰河传》两本书。经过这一学期的阅读训练,孩子们的读书速度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也敢走上讲台了,我把这些都记下来,就是教学随笔。常常这样记录,我收获着,成长着。
总之,勉强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让我们伊河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在践行新教育的征途中,携起手来,朝着明亮那方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