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色彩
研究表明:现行语文教学中背离人文要素的现象十分突出。体现在教学理念上,有功利性倾向,重认知,轻情感,使语文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学方法上,千篇一律,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色彩。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

一、语文教学应该是审美的。语言和文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加上以之为载体的风物文化、人文景观、情感理念等,使语文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美学成分,情有所牵,心有所动。
二、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人文要素的体现仅靠课本是不能完成的,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真正的良好教育。

新课改已经全面实行,随着改革的深入,新课改将会渗透到教学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之中,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仅仅认识到这些还不够,最主要的是如何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突出这些。那么教师究竟怎样才能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体现人文色彩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之以情。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也不论是旧体制教学还是新课改教学,一切都不能离开学生,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掘他们潜藏的能量,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潜能。其次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也会希望倍增,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以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开掘课文的生动性,发之以情。语文教学以学习课文为主,但是教学课文时不能一味地抓住字词句段篇进行认知教学,而应在字词句段篇教学的同时注意充分开掘课文的生动性。这入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些有效的课件和教具。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文学形象的具体感受切入,重视直觉感受、感体验、象活动和心灵参与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和思维模式的把握和训导,使学生情感得到充分地抒发与渲泄。
三、重视教学的活动性,晓之以情。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然、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拓展与延伸,充分体现大语文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科学的思想态度、多样的思维方式,能紧扣课文找出与自然、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其次教师应该能根据这一系列的联系,设计出演说、表演、歌舞、戏曲、相声等各种有趣味有意义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系列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现今的教育,更应该由注重知识的传导过程转向人的情感生成过程,由对知识理解的有限性转向人生理解的无限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