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伯特议事规则
【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

【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

作者: 杨原平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22:03 被阅读0次

原文链接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

唐晓峰、王帅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

1921 年罗素曾经在中国少年学会做过一次演讲,提出宗教是杀人的利器;宗教迷信神权是科学的障碍,此番言论构成了日后非宗教同盟宣言的一个依据。屠孝实针对罗素对宗教的这两点指责逐一加以批驳。

---

科学与宗教果然是不两立么?

屠孝实

P43

编者按(原书):屠孝实(1898~1932), 字正叔,江苏常州人。幼时就读于武阳公学,1912年毕业,同年读该校高等实业科。1913 年赴日本工科大学留学,闲暇时阅读文学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后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文学专业。1918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民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的哲学、文学教授。1926 年被教育部委任为北京法政大学校长。北伐战争胜利后,南归上海主持中国科学社社务,后任中国公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哲学系和北平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屠孝实对伦理学、宗教、哲学、文学均有较深的研究,著有《名学纲要》《哲学概要》《伦理学》《宗教哲学》《信仰论》《新理想主义人生观》等。此外,屠孝实对蒙古史也有一定的研究,著有《蒙古史》一书,为其父史学家屠寄续撰《蒙兀儿史记》,并翻译了许多有关蒙古史方面的资料。

本文发表于1922年,时值非基声浪高涨之时,屠孝实应哲学社之邀针对当时的热点“宗教与科学”的问题发表了一番演讲,阐发他对于宗教之理解,以及宗教与科学并不冲突的看法。1921 年罗素曾经在中国少年学会做过一次演讲,提出宗教是杀人的利器;宗教迷信神权是科学的障碍,此番言论构成了日后非宗教同盟宣言的一个依据。屠孝实针对罗素对宗教的这两点指责逐一加以批驳。之于第一点,屠孝实认为罗素颠倒了因果,宗教的排他性实乃受到国民性的影响而使然,且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乃是一些信徒曲解了耶稣教义,或是宗教被政治家所利用的结果。之于第二点,也即是宗教与科学的问题,在屠孝实看来是一个哲学问题。屠孝实表达了他对于科学精神的欣赏,认为科学的精神可以培养出谨慎、忠实、公正等诸英德,对非宗教同盟推崇科学的态度表示赞同,但同时也指出即便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他引用马克思·缪勒和W.詹姆斯对于宗教的定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宗教究竟是什么,并提出了他对于宗教的一种理解,认为宗教的对象所指的超自然者是一种最高的理想,这种最高理想是人类种种欲求的统一体,在人类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种最高理想不适合用理智而需要用直观,所以宗教中的知识在性质上和偏重理智的科学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矛盾、不可并立的。屠孝实还强调切不可将宗教与迷信相等同,宗教中常用寓言,如果将其当做真实去理解,就成了迷信,科学家对此的反对是合理的,但如果科学家将真正的宗教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一并排斥则是不合理的。

 (原文载《生命》,1922年9月,第3卷第1册)

正文:

P44

宗教问题中国人向来是不注意的。去年少年中国学会因内部关于宗教问题起了争端,曾开宗教问题讲演会,刊行宗教特号,但一般人对他仍持冷静态度。今年世界基督教学生会在清华校开第十一次大会,遂引起社会上之注意。最初发难的是上海学生。他们在前月里就发出一个非基督教同盟的通电,明白表示反对的态度。一时各地智识阶级的人们闻风响应,并将原来的范围扩大,改称非宗教同盟。两星期以来,赞成此种运动之电,在各种新闻纸上发表的非常之多,真可说是“极一时之盛”。

哲学社同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是重大,想集合大家的力量,切切实实的讨论一番,且以鄙人年来对于宗教方面略有研究,故特约今天到此讲演。鄙人自知学识浅陋,思想还未纯炼,本来是藏拙些好,况且现在非宗教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这时候来讲宗教问题,也知道不但是万难讨好,简直是要挨骂的。不过在学术公开的世界,无论是谁皆有发表自己思想的权利。研究学术的人更不能因为怕骂就不敢说话。所以我虽然知道自己所说的话,不见得中听,并且一定有许多不妥的地方,却依然很愿意把他发表出来,请大家切实的指教。

在讲本题以前我先声明几句:我并不是现今存在的任何宗教的信徒,更不是来替基督教当什么辩护士。我对于现存的宗教也很不满意,觉得有改良的必要,不过对于宗教的本身却是承认他有存在的理由的。在座诸君我想一定有许多是反对宗教的,我很希望从我这篇简陋的讲演,诱起诸君学术上的讨论,来纠正我思想的谬误。

P45

读各报所载非宗教同盟的宣言知道他们反对宗教的理由,大约都是以去年罗素在中国少年学会的讲演稿为根据。把他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两点;

(一)宗教是杀人的利器。欧洲历史上许多战争皆与宗教有关系,即如此次欧战所以造成如此惨酷之结果,也无非是宗教推崇至尊,奖励杀人的流毒。

(二)宗教迷信神权是科学之障碍。人类史上自有宗教以来,就像烟雾弥天,洪水漫地:人类精神上的生活几乎要破产。这完全是宗教的罪过。

据我看第一点所说的只是一种感情的批评,理由很不充分,没有多大讨论的价值。第二点却可以算是哲学上一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一下。所以我今天的讲演,只注重在第二点。不过第一点虽不算重要,然既有许多人这么主张,一定有许多人以为他是对的。我不妨借今天的机会,稍为说几句公平话。

现在我先讲第一点作为今天讲演的陪衬。去年罗素的讲演里有一段说:

我知道宗教有一种用途就是杀人。宗教的价值就是可以保卫己族杀戮他族。因为杀人有用,所以在历史上都崇拜他,作诗歌颂扬赞美他,教育上鼓励他。宗教的教条也是奖励这一层。从历史上看来宗教对于杀人确实有用处。基督教反对战争反对杀人,说什么“爱仇如己”“如有人打我的左颊我便转右颊让他打”,弄得世界上杀人越来越利害。因为他们信教条太苛严,不能稍微容忍他人,必强他人以同己。合于教条的算是信教,不合于教条的便不算信教。从前杀人用宗教,现在杀人用科学了。宗教杀人的手段不及科学高,如俄皇德皇都是笃信宗教的,战争的结果仍不免一败涂地。可见宗教现在连杀人的用处也没有了。

这段话显见得是一种愤极的话。我们只要稍微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立刻可以知道他的错误。保卫己族杀残他族的倾向在民族宗教——像犹太教——的确是有的。不过据宗教学的研究说来,排他族的性质并非从宗教影响到国民性的结果,乃是宗教受国民性的影响而发生的。例如犹太人在古代时候,因为国小民寡,常受四邻大国的欺侮,不是波斯拿他做属国,便是埃及拿他做奴隶。因为受尽了种种的困苦,所以他们不知不觉的养成了一种坚强的排外性。这种性质融到宗教里以后,便变成了不能容人的犹太教了。凡是研究过古代文化史的人,这件事大概都晓得的。罗素倒果为因,反说宗教教人以排外,未免有些冤枉。

P46

至于世界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大都是主张慈悲博爱的。罗素既然也知道基督教中有“爱仇如己”的主张,怎么又说这种主张是世界上杀人利害的原因呢?把劝人博爱当做杀人的原因,在伦理学上恐怕有些讲不下去罢。欧洲在中古时代为了耶稣的坟墓和天方教徒打仗,死人不少;这是事实。然而仔细看来,十字军战争,也只能说是教徒误解教义的结果。耶稣分明说过愿把自己的血肉舍给别人当面包葡萄汁的。当时教徒如果是守着耶稣的教条,何至于为了他的坟墓杀害许多人呢!照此说法可知十字军战争是教徒背叛教条而起并非是遵守教条而起的了。后世国际间的战争固然也有利用宗教的。但这个罪过应该加在利用宗教的政治学家身上而不应加在宗教上。我们所认为极有价值的自然科学,在近代不是给野心家所利用杀了许多人吗?为何不能就拿这件事实来做科学的罪状呢?自然大家要说:科学的目的本不在杀人,这是别人把他利用错了的。既然如此宗教的目的本来也不在杀人,也只是给人利用错了的,为何我们偏偏拿杀人来做他的罪状呢?据我的意思,战争是人类兽性的发现,不能一定说是宗教造的孽。若硬要张冠李戴说他是宗教的产物,那么自然界一切弱肉强食的惨剧,也应该归之宗教了。狮虎猫犬,蚂蚁蚱蜢都有宗教岂非笑话?

这类主张只是反对宗教的人想耸动他人的听闻,教人相信宗教是穷凶极恶的东西,故意抓来的似是而非的罪状。这完全是感情上的攻击,根据薄弱得很,不值得我们花许多工夫去讨论他。

第二种非难,说宗教是阻碍科学的东西,这话很有注意的价值。现行诸宗教的经典里常有许多神话。这些神话和科学知识全不对。科学重理性排迷信,那么宗教中的迷信,也是应该排斥的。顽固的宗教家以为圣经是决没有错误的。譬如《旧约全书》的《创世记》里面说,上帝七天工夫,造了天地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鸟兽等等许多东西,末后又照着自己样子,用泥土造了两个人,便是人类的祖先。他们奉教的看了圣经,便以为世界的确是这么个有眉有眼有手有脚的上帝创造出来的。因为圣经里这样说的。又如新约里说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死了七日重新活过来升天去了。他们看了也以为这是真事,因为圣经里是这么写的。不惟基督教是如此,就是佛教经典里也有什么三十三天十八层地狱等记载。这些话在科学家的眼里看来,全是瞎说,只好拿去哄小孩子。这类的迷信对于文化发展有极大的障碍,应该排斥。非宗教同盟诸君排斥迷信的态度,我绝对表示赞同,并且希望他们从事于知识的灌输,使国人晓然于自然科学的道理永远不再迷信那些瞎说。讲到这里,诸君或者要说“你既然赞成排斥迷信岂不是也赞成非宗教同盟的运动吗?”不对——不对——我赞成排斥迷信,我并不以为宗教的本身毫无存在的理由。把宗教和迷信并为一谈,当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据我看来,是很不对的。现在为避免误解的缘故,请先把宗教这个名词加上个简单的定义,藉作讨论的根据。关于宗教的定义各个学者的意见颇有出入。我们现在也没工夫来一一细论。大家都知道宗教里一定有个超然的对象,并且信仰是其中的重要作用。我现在就根据我这个意思,参酌了 Max Mmuller和W. James两氏的主张下个预备的定义。

P47

宗教是我们信仰超然者而自己觉得和他契合时所发生的思想、感情、动作和经验。

这句子非常累赘且看来一定有点晦涩。然要知对于一种范围极广的东西,下个抽象的定义,晦涩与累贅是不易免的。况在我这语体文修辞学没大研究过的人自然更不消说了。请再简单的解释一番。“信仰”是对于某种事物承认他实在的态度,“超然”是超出寻常经验以上非实实在在的东西。“契合”是表明关系的,可作两种解:(一)是融通一致(二)是依属。再把上面的定义说一遍,使他较通俗一点,便是:

宗教是我们对于超出寻常经验以上的东西,承认他实在,并且是自己觉得和这个东西发生关系的时候,所起来的种种思想、感情、动作和经验。

在解决宗教问题时候第一应注意的就是人生。人生的实际不是简单的,内容异常复杂。我们可以从种种观点去认定他,决计不是只许一个立足点去估量他的。

譬如声音的经验,照物理学上的解释,说是物质的震动。平常所说的音之轻重高低只是根据震动力的强弱和震动次数的多寡。然而照心理学家的见解便不和物理学家一样。他们说音是一种感觉,各种高低的声音,在意识上能够引起各种不同的情感。所以音的区别在心理学上是属于性质的而非分量的。我们如若再去问艺术家的意见,他们一定又有别的解释。声

音在音乐家的耳朵里,便变成乐曲构成的分子。他们最注意的只是某音与某音调和,某音与某音不调和;什么调儿和平,什么调悲哀,什么调雄壮,什么调飘逸。以上各种见解虽然不大相同,可是谁也有谁的理由,谁也不能说谁的不对。声音的经验在人生全体里本是很小一部分,然而认识他的时候,已有这么多不同的见解;至于人生的全体,异常复杂,认识他的见解,不知道更要复杂多少倍了。

P48

科学知识是理智的产物,对于人生的发展极其重要。科学的精神在于抛除成见服从客观真理。研究科学的人一定是平心静气拿极公平的态度,极细密的眼光去处理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因为不如此便不能得很好的结果。人类经过科学的训练以后,可以养成谨慎,忠实,公正诸美德。据我个人的意见看来,科学家所发见的公理法则,与其所根据公理法则而创造出来的东西,如轮船火车电报之类,固然是很有价值,然而拿他和科学养成的恶去比较,还大大不如;因为这些美德,才有永久的价值,才是真正科学的精神。我也是极尊重科学的人,觉得 Science这位先生不但是现在的中国所必须,并且是人类所永远必须的。我对于非宗教同盟诸君推崇科学的态度绝对赞同。

但是科学不能当作人生问题的唯一解答。何以呢?人生的实际不是仅仅理智一方面,感情的活动,意志的活动也很占一大部分。人生全体的发展,一定要各方面调和起来方能有望,决不能单从一方面进行的。理智的作用专重概念的推理。我晓得大家一定要说科学是以经验为根据的。这话诚然不错,可是科学的材料并不是具体经验的原状。他拿经验做材料的时候,实在已经用过一番淘汰的工夫把主观的要素——情意——统统除去,只馀下感觉的部分。这个自然是(原文为“时”)抽象的产物了。除科学一步一步向前进,他的抽象性也一步一步的显著。抽象性愈大则距人生愈远。偏重科学的结果一定要把人生变成机械的,无意味的东西。这个弊病着实利害,我们看一看欧洲近几十年来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现状,就可以明白。在十九世纪的后半叶,欧美科学上的进步很快,各种重要的发明接二连三的出现,大家高兴的不得了,因此就发生了一种科学万能的思想;当时的人以为哲学是空谈,宗教是迷信;只要有科学就够了,道德艺术等也完全降到自然主义的旗帜底下去,没有独立的权威。这种思想的结果怎样呢?到了后来得着个现实暴露的悲哀。他们失去了理想的光明,觉得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人类的命运,宇宙之间只有盲目的物质势力,毫没有人类精神自由活动的馀地。我们试看这种人生观里除了残酷、冷淡、凶暴、自私、悲伤、烦闷、恐怖、失望等黑暗光景以外还有什么?及乎现代欧美人多悔悟过来,很热心的主张宗教哲学之复兴。除了少数思想家像罗素几个人以外,其馀第一流哲学家如 Eucken、 James、 Schiller、 Bradley诸人不但不反对宗教反而很起劲的提倡宗教。就是有名的生物学大家 Haeckel氏尚且主张创立什么一元教哩。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gn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