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路过中大生活区,近一年来其外貌变化很大!
先是盖了几栋古式的书院,又开始围墙。
大学城原本不建议围墙的,理念上是一个整体。其实不然,一卡通早就弃之不用,学校内部各自为政。资源的共享性更不到位……
中大的围墙工程很大,从去年挖地,到今年竣工,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围墙和广外相比,又有不同。可以说,中大是升级版,在围的基础上又装饰出美感,弱化了“围”的隔离性。进入教学区的门口,又营建了古式的阙门,增加了仪式和庄严感。

近来,中大生活区的墙内又有挖掘机动工,像是开辟一条小径。沿着内墙大树蜿蜒延伸,很有些“小园香径”的味道,很适宜独自闲步或三三两两寒暄。虽没有古式园林意境之美,却也营造了闲适的环境,美的教育和心灵的调适也蕴含其中。
美国也筑墙,声势很浩大,宣传说为了国家安全。

很难理解这个大国的心态。更恰当说,是很难理解特朗普所代表的新一届政府。他是没有安全感吗?他所觉察到的不安全感来自墨西哥隔壁?墨西哥的什么因素让他感觉到不安全?他是不是在重蹈柏林墙的冷战思维呢?

围墙,具有界限性、隔离性。围住、围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同时保护它的存在。同时,也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空间。
但是,过于警惕和保护,就变成了防护和防守。大到“闭关锁国”,小到个体形式的隔离都是这种围墙的变形。
童话《长发公主》中的女巫通过高塔,将公主和外界隔离。《权力的游戏》中,城邦们通过高高的冰墙将危险、恐怖异鬼隔断在冰天雪地。钱钟书则发现了婚姻的《围城》现象!
中国北方的农村格局基本是相似的,通过围墙分割出自己的院落;南方有些村落,我则见不到明显的围墙,一个村子,基本自家的房前只是象征性地用低矮的墙圈出一块空间,墙不高,也没有院子的街门——这个“街门”是方言音,是联结自家和外街的出入口。这两个人群的文化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