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都说现在生孩子不难,难的是怎么教育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课下补文化课是90年代城市孩子一直到在前段时间“双减”政策下来前家长的首选目标,现在一些教育机构依旧做着课外补习的事。
与此同时的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除了课外补习文化课,家长们另一个选择就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
之前看到过一个家庭的对话。大致如下:
妈妈:“孩子补习班又要交钱了”
爸爸:“什么?又要交钱?我记得上个月不是才交了几千块吗?”
妈妈:“上个月教的是少儿编程”
爸爸:“她一个年纪学编程能学懂吗?”
妈妈:“听昊昊妈妈说这个编程是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力的”
爸爸:“谁的妈妈?”
妈妈:“哎呀,就是那个回回考试全班第一的那个孩子”
爸爸:“哦哦,那个孩子呀。嗯,那行吧”。
爸爸站起身,活动活动了下,对妈妈说:“我从今天起下了班去跑滴滴,不用等着我吃饭了,晚上估计很晚才会回来。对了,你就不用等我了,你早点睡。”
妈妈:“嗯,好。那你晚上跑滴滴注意安全。我给你拿几个小面包和一瓶牛奶,你待会儿下楼的时候记得带上,你跑滴滴饿了吃”
接着妈妈送孩子去上学,路上,妈妈对孩子说:“玥玥,今天下午放了学咱们就要去学编程了,开不开心,可以学更多的知识”。
玥玥:“嗯”。
妈妈:“你别只是嗯呀,多和妈妈说会儿话”
玥玥:“妈妈,我一三五学跳舞,周二周六周天学钢琴,周一到周天我都有数学英语的补习,本来我可以在周四可以休息一下,现在连周四也没有时间了”,玥玥瘪了瘪嘴,继续说“妈妈,我不想学了”。
妈妈:“玥玥你不可以这样,你看你们班上的昊昊,琴琴……,她们不仅成绩好,兴趣爱好也很不错,什么下棋,弹钢琴,编程……,都做的很不错的呀,你要向他们学习知道吗,去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会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金钱的投入,可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二、
而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只有对于学习的教育、兴趣的培养,还应该有家庭的教育。比如:晚饭一家人能够一起吃饭,一起聊聊今天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这个时候孩子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去把自己在生活中有疑问的地方和爸妈沟通下请教下。
对于一个家庭中,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从一生这个生命长度而言,这方面对孩子的影响将远大于学习上投入的教育精力来的收获要大。
孩子情绪是否稳定,情绪控制能力怎么样,是否有安全感,是否自信,是否认可自己,是否常怀感恩之心,是否有逆商的能力,是否不怕失败……。
而这些能力将会在孩子独立生存时,无时无刻不面对。这是只有学习成绩好所不能应对的问题。
而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些能力上有良好的培养,那么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不会害怕失败,所以会勇敢去面对一切挑战。
而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些能力上有良好的培养,那么孩子不会抱怨,而是感恩,不会动不动就情绪失控,奔溃哭泣,孩子会情绪稳定处理一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等等。
良好的教育不应该只有学习上的教育还应该有好的家庭教育。这样孩子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