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敢读余华的小说,觉得“先锋文学”总是晦涩,难懂的象征, 让我对这类文学作品近而远之。前日读了渡边淳一的《光与影》让我的心倍感煎熬,却又有种不得不接受的无奈。于是想起了余华的小说,恰好前几年买了本他的小说《活着》,一直没看,闲来无聊,打开翻阅,一读就停不下来。
读余华的《活着》,震撼,揪心,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徐德福一生悲惨的命运,然而活着是就是为了活着,是任何坎坷都不能打败的。
主人公福贵地主出生,是个败家子,父亲也是个败家子,把二百多亩地败掉了一半。他吃喝嫖赌,把剩下的一百亩地也败光了。父亲被气死,后来母亲因病去世,再后来儿子死了,女儿死了,老婆死了,女婿死了,孙子死了,他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全部死了。他买下一头马上要被杀掉的老牛。村里人笑他傻,这牛最多只能活两三年,买来有什么用。可这头牛跟他一样坚强的活了下来,活了十余年还活着。他给这头牛也取名为福贵,两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两个福贵,一直活着,快乐的活着。以前每死一个亲人,他都会哭,现在他不哭了,他笑了。活着真好。
近日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情节大抵是:A是单位的业务骨干,踏实,能力强,思路广,然而领导总是压制他的发展,A郁郁寡欢,觉得人生的价值无法实现,终于平庸度过一生。我突然想起电视剧《猎场》里孙红雷说过的一句话:所谓的猎头,就是把顶尖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否则对人和职位都是损失,对世界和社会就是更大的损失。
其实怀才不遇不是当代人的困惑,早在古代就有文人怀才不遇,因此才有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才有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无奈。然而也有的人总是再说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日子久了自然会凸显,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壮语。
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粗鄙的说是追求功名利禄?高雅的说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读过《活着》一书,我想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只冲着这一单一的目标,那么面对任何生老病死,任何困难挫折,都会弹指一挥,笑而待之。就像余华说的那样: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