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开篇就是一首歌颂男女爱情的《关雎》,诗歌朗朗上口,流传很广,感情真挚,文字优美。时代过于遥远,这样的诗歌能流传下来,已经是很大的奇迹,没想到竟然能够在陕西洽川大致还原出“关雎”故事发生的风貌。
此地地处黄河湿地,一眼看不到边的芦苇荡此起彼伏,颇有意境。据传,古时候当地女子婚嫁前,都有由母亲和姊妹陪伴,到露天芦苇荡的温泉中洗澡迎婚的习俗,因此芦苇深处的这个温泉也被称为处女泉。
处女泉所在之处现今只是一个村,叫莘里村。先秦则是有莘国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郃阳,与现今韩城等黄河沿线以西地区,当初属于魏国“河西之地”。直至战国后期,随着大秦崛起,魏国将河西之地献出,才正式划分秦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陕西境内黄河西岸经常可以看到魏长城遗址的原因。

那《诗经》与处女泉又有何关系呢?据汉代为诗经作序的毛亨、毛苌《毛诗序》考证,关雎所言为“后妃之德”,讲述的是周文王姬昌和其妃太姒初次相见的故事。太姒就是后来的武王之母,据说淑惠贤德,为有莘氏之女。结合诗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描写,以及有莘氏所处黄河、合水之滨等情况,太姒的故乡,而今的合阳被认定为当初周文王和太姒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关雎和周文王与太姒的关系考证,又被后来宋代的朱熹和孔颖达认同,所以几乎就成了一段定论。而今在莘里村到处女泉景点的大门口即可看到高大的仿青铜雕塑,正是周文王和太姒。

此外,合阳地区原来就有四圣母庙,所供奉的是汤妃、太任、太姒和禹母。分别是商汤之妃,周文王之母,周武王之母(文王之妃)和大禹之母,据说都是合阳人。清代地方志中记载“祠不知创于何年,有明隆庆间重修之,乾隆丁巳里庶老又重修之”的记载。当地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建有“娘娘庙”,供奉的正是这四位优秀的合阳姑娘。
当然古人的考证,且不论准确与否,关雎所表达的爱情故事是否与文王和太姒有关,都有待商榷。特别是在当下,各地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深度挖掘一丁点历史线索无限放大,都能够理解。当然,换一个视角看,这也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就历史传承和周边环境来看,古有莘国,处女泉边,黄河湿地,确实颇有几份关雎所描述的场景意味。

而且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河湾里随风起伏,水汽弥漫过来,还会让人很自然地想起:《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行走其中,看着粗狂的原木栈道和曲曲折折的岔河水湾,再信手拈来诗经里的词句,忽然间就有种穿越。为我们的先民纯朴而丰富的感情,为自古以来纯洁而质朴的男女爱情,为我们经久不息流传下来的伟大文化。

处女泉,权且当做一个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忽然间和诗经里的先民相遇,读懂诗经,读懂我们民族最初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