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读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作者: 勇闯天涯小二哥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7:22 被阅读0次

        马斯洛在人本哲学中, 从人表现的行为出发,深入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不同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定义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阐述了人在追求高层次需求的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人格,行成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个体。在书的最后给自我实现的人做了一个画像,描述了自我实现人的典型特征。

        书中首先探讨了人性的精髓问题?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高级的本性,比 如爱、友善、慷慨、仁慈和信任等,这种高级属性构成了人本质的基本方面。表现出高级属性的人往往是由于良好的环境而造成的,这种良好的环境表现为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的自然、社会以及生理等诸多方面的条件。这种条件首先促进了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人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高级的需求,最后走向自我实现。但他同时强调高级本性表现的行为是有条件的,通常过去和现在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下的人,行为容易表现为善,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容易表现出恶。这也是中国老祖宗说的仓栗实而知荣辱。接下来又对人性的自私性这个问题做了探讨。

        针对人是否本性自私这个问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自私和无私这两个词,实际天然就带有价值观念的词汇,带有价值观的词汇,极其容易对问题的判断产生偏见,需要用更加客观的词汇来定义和描述表现出来的行为,实验表明当人的表现出无私行为的时候,根源往往由于他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他的行为来源于内心充实而非贫乏。所以应该把无私称为心理的满足,自私称为心理的贫乏。

        紧接着对现实中人之间出现的仇恨和侵犯行为给出来自己的观点,马斯洛认为仇恨和侵犯行为的产生是文化产生的结果,并非人类的天性,之所以表现出攻击行为是基本心理需要受到挫折或无力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时的一种反应。心理需要所产生的攻击行为远超过生理需要所产生的攻击行为。马斯洛给出这个观点的前提条件是人必须已经接受文化的洗礼,如果从未有接受文化洗礼的人,不能称知为真正意义的人。马斯诺给出这个观点的是在人已经是社会人的条件之下。

        人行为的背后受动机影响、动机的背后受人的需求影响。动机是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界要求和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动机,比如职业人经理要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无论这个工作是否喜欢,他都需要完成。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比如自己对健康的最求,每天早上6:30起来跑步,这个就是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一个表现。马斯洛对于动机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内部动机这个范畴,是人的基本需要引起的动机。文中给出一个观点,人是不断需要的动物,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欲望就会迅速取而代之。动机实际也受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动机的,比如 表现欲、成长、自我实现等,都是自然流露的表现行为。

        人的需求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动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人的基本需要和特殊需要,基本需要是人类共同的需要,特殊需要受文化的影响。比如人类都有吃饱肚子的需要爱是,这就是人类的共同需要,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不同文化 中会产生不同的需要,比如基督教徒和佛教教徒的内心需要就不同,这就是特殊 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5个层次从而形成了流传广泛的需求层次论,包括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人要。每一个人都隐藏着这5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是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主要人行为的原因和动力。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不会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书中还对人格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遗传基因和早期的经历可能会决定人的人格框架, 但是人格 是可以通过认识后重塑的,但是这个塑造的过程需要时间。人也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从而重新塑造人格。最终实现美好的人生境界。

        最后给我们剖析了自我实现者的基本特征,包括自我实现者对现实有更深的洞察力,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度高。表现出更多的自发性、坦率、自然,超然独立与离群独处的特性等优秀品质,但同时也表现出和世俗文化格格不入,社交场合落落寡合。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mj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