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2月6日,星期四,天气晴朗,持续低温。
昨晚读书,读到柴静写初做记者时,总想问那些被指证人,希望他们对着镜头表达一下愧疚的心情,以示歉意。
但通过一个事件,让她对真实的人性有了新的观察和理解,明白忏悔也许永远没有,不必强求。
她采访一位老人。十六年前他是校长,被人勒索,他没有答应条件。于是,遭到对方的诬陷, 罪名是校长嫖娼未成年少女,并让少女做了伪证。校长上访十六年,最终得以脱罪。
当年做伪证的少女已经是母亲,面对镜头,痛哭流涕,向校长致歉。但校长不接受。
那位办案的警察,如今人到中年,也许看过太多的人情冷暖,态度非常冷淡,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当年那个诬陷者,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脑血栓,满脸的斑,很难走路,也不会说话,整天坐在门口的太阳里。
他的身后,是一个三合板搭起的简易棚,一只饭碗满是积垢,苍蝇横飞。听邻居说,他的老婆每天给他送一次饭。
当柴静问他,十六年前,在派出所指证校长嫖娼,到底有没有那回事?
他拿着棍子狠狠的敲地,说有。
又问,你亲眼见着的吗?
他点头。
柴静说,听警察说,那个小姑娘是你找来的。
那个诬陷者不搭话,勾起眼睛狠狠的扎了她一眼。那一眼,让柴静看到了他当年的样子。
柴静问他,你这个病有人照顾吗?
他摇头。
再问,孩子呢?不来看你?
他再摇头。
他的脸上没有悔恨,也没有伤感。
这让柴静对人性有了新的认知,她写道: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斯宾诺莎还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这话太硬了,我消化了好久。
他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真实的人性,但求了解认识而已,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感悟。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人终其一生,哪怕恶事做尽,他也不会有愧疚之心,歉意之词。这是由他的本质决定。
这样的人,也许会一直以自己的恶行而骄傲,他不认同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会如磐石般坚定的认为,他所做的一切皆是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浩瀚无垠的世界,茫茫无边的人海,面对不同的人性,不可强制,不可改变,只有认识以后的理解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积郁和化解。善与恶的关系,不一定是好与坏,而是一种对人性的认识而已。
认识了人性有无尽的可能性,那么,就接纳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并用理性的心去面对每一种行为,不赞美,不谴责,不怨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