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我们仨》观后有感
杨绛和钱钟书夫妇是很早就知道的一对夫妇,只因本人学资不够,未曾参读过他们的经典学术著作,初中时拜读过《围城》,只记得是懵懵懂懂地读完。但如今想来,必未能参透书中大多智慧罢。
这周末一口气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刚开始怀抱着一种探究文人雅士生活的好奇翻开此书,跟随轻松、简洁的文字走进了他们小家、大国的几十年沉浮岁月。从本人的角度得出一些读书有感,特此写出与君共勉,不当之处,还请指点。
“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
书中多次提到“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让人醍醐灌顶,钱氏夫妇无论在何时何地、甚至病重无法独自站立起身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读书、工作。对于他们而言读书绝不是痛苦的“差事”。恰恰相反,读书是他们一辈子都不愿停下的美事。反观自身,一年究竟读了多少书?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又有多少时 间被真正利用起来做了对生命负责的事了呢?
婚姻中需要求同存异。
说来也奇怪,人总有想要说服别人的冲动,倘若出现意见相左的,总要争出个你对我错来,从工作同仁到婚姻伴侣,例子屡见不鲜。书中有一个故事是发生在船上,钱钟书和杨绛对于某个法语单词的念法起了异议,双方各执一词,不愿退让。直到找到船员判出杨绛是为正确的一方,可惜真正得出结论后,输的人自是不乐意,赢的人也未必得意。故而定下规定,各执己见,求同存异。从此未发生过类似红脸事件。
尊重并不干涉孩子的决定。
对于孩子做出的决定不加以干涉。书中讲到钱瑗立志当老师的时候,杨绛其实内心有所触动,随即秉承当年父亲不干涉孩子的决定的做法。也许,大部分的父母没有那么高的学识,但是首先让自己将来成为这样的父母,岂不善哉?
交友,交友当读书,不求有名有声,交知己。
政治家或企业家评定人的水平用断定绳子好坏的方式:用最薄弱的一段来决定;读书人交友当书读,从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只是出发点不同。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市井百姓,向往读书人的交友方式,却常常掉入带有利益式的交友“陷阱”。人的知识面越大、见识越广,就越不会去对某些事物抱有固执的偏见。
珍惜人活着的时光,其实真的很短暂,充实生活、浪费生命才是最大的浪费。不要花时间去纠结无所谓的事物,去找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认识有意思的人吧。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常多虑,就多看看书吧,杨绛先生说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