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素手纤云
1
某天,听一位男士骄傲地说自己如何疼爱女儿,
其中就有一条:从不叫20岁的女儿做家务。
当场有女同胞反问他:
“那你们家都谁做家务?你吗?”
他高兴地说:“才不,我老婆做啊!”
真想问一句,
你老婆不也曾经是别人家的女儿吗?
我认识他爱人,年轻时很漂亮,
现在每天顶着一张菜色的脸,
眉头紧锁穿行在菜场、幼儿园(他第二个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家与单位之间,行色匆匆间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许多。
俗话说,相由心生,
一个整天被家务、孩子、工作缠身的女人,
所有的付出被认为理所当然,不老才怪呢?
2
小V是圈子里公认的幸福女人。
两口子都是机关单位的业务骨干,
却从没有因为工作影响家庭,
相反感情一直很好。
小V说,自己幸福是因为老公参与亲密关系。
有人问:何谓亲密关系啊?
她说:做家务啊!本来上一天班够累了,
如果回家后再一个人洗衣、做饭、带孩子、伺侯老人,难免烦躁争吵。
如果两个人都参与进来,
能维持一种平等的亲密关系。
每天晚上看到丈夫在厨房系着围裙,
为她们煲汤烧菜,
自己则陪着孩子做亲子游戏,
幸福感油然而生。
当然饭后老公不喜欢收拾油腻的碗筷,
她会主动清洗琉璃台,虽然没有过多的交流,
但那种心在一处的参与感让彼此内心都充斥着舒服感。
有人羡慕她。
她说,自己不过秉承了父母亲的生活模式,
记忆中每天快乐地吃完早饭,
父亲送自己上学,母亲留下来洗刷,
透过厨房窗口目送她们离去的情形永远在心里挥之不去。
放学回到家,母亲已做好了饭。
周末了,父亲会按娘儿俩的喜好再多做几个菜,
母亲拖地洗衣晒被,
太阳泛过的香气盈满一屋子,午饭后,
一家人坐在亮堂堂的玻璃晒台小憩或读书聊天。
家里永远都是笑语盈盈。
结婚时,母亲告诉她: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做了这个就做不了那个,
琐碎的家务要共同分担,否则不公平。
仅做饭,从买到洗再到炒,
加上饭后收拾碗筷,需要几个小时,
这种活千篇一律的,难免生厌,
要知道有抵触情绪的人是做不出好吃的饭菜。
所以,每个家庭都要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
后来认识了老公,很幸运他没有男权主义,
很乐意分担家务,
他们分工:“做饭和拖地分你,洗碗和洗衣归我。”
各分其责,皆大欢喜。
这种幸福感让她感到夫妻永远是一体的,
像那时的父母,不仅给了她乐观向上的品质,
更让她获得了榜样,
知道亲密关系之路如何走得更好!
3
与小V幸福的相反是一对90后小夫妻。
初婚时也是你浓我浓,
每天从公婆家吃完饭回新房居住,
后来听说婆婆患了病,不能再照顾他们了,
小两口开始自力更生,
也开始因为家务无休止的争吵。
最严重的一次是女孩出差回来看到家里堆得到处是快餐盒,
水池泡着隔夜碗,男孩还坐在沙发边打游戏。
两人爆发了争吵,女孩指责他只知道打游戏,
什么都不会。
男孩反唇相讥:“你除了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又会什么?”
百般指责,万般闹腾。
后来孩子初降,喜悦让生活平静了一段时间。
但却不知有了孩子后,家务责任更加重要,
因为他需要健康有爱的成长环境。
可惜小两口始终日子过得紊乱,
隔了几年再见曾经水灵灵的新娘早变成了怨妇。
4
网上流传过一个视频,
那个去女儿家做客的父亲,
看到自己手心里捧大的小公主嫁人后,
变成了“保姆、妈妈、妻子”的女汉子。
父亲很心痛,
看到女儿一边打电话一边打开电脑查看工作进度,又要收拾孩子的玩具,
穿棱于洗衣房和厨房之间,根本停不下来,
女婿却悠闲地喝着咖啡玩电脑。
他很后悔这些年做过的榜样,
他离开时才发现很愧对妻子,
因为当年自己和女婿一样视若无睹她的付出。
他想说,家是两个人的家,
需要对方一起付出才完整,
因为男女的责任和义务,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5
儿子小时侯,我曾陪他看过绘本《PIGGYBKKO》。
书里的妈妈背起了所有人,
除了她脸上充满疲惫,所有人都笑得很开心。
因为每天早晨,朱先生上班前都会喊:
“亲爱的早餐呢?”
孩子们也喊:“妈妈,早餐呢?”
他们离家后,妈妈洗净碗盘;
整理床铺,拖地,再去上班。
晚上归家他们再喊:“晚餐呢?”
饭后,妈妈开始洗涮忙得不可开交。
却没人体谅分担。
终于有一天回家的人找不到她了。
那个曾负担全部家务的女人竟然走了。
壁炉上留的信写着“你是猪。”
后来他们自己做饭,很难吃。
开始怀念妈妈在家的日子,
焦躁中妈妈终于回来了。
于是,先生洗衣做饭,孩子整理床铺,
并慢慢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太太也很开心。
他终于明白没有比家务更累的事了,
这是所有人的家,
过去却偏偏把所有家务全压在了女人身上,
孩子们也是。
因为一方不懂感恩分担时,
连孩子都认为理所当然。
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只不过是一个人默默的付出。
很想告诉那个沾沾自喜不要自己20岁的女儿做家务的父亲,他对妻子的态度很可能藏着女儿未来生活的影子。
因为总有一天她也会成为别人的妻子与母亲。
是想要她一个人分担全部?
还是想将全部推到她的爱人身上?
而家,是两个人的家。
该承担的也是两个人承担,
那是对爱的尊重、怜惜与承担。
作者:素手纤云,追逐有书有闲,书写流年清欢!(公众号:素手纤云ID:sushouxianyun1208)新书《从容淡定做自己》已在淘宝、京东、当当网上市!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