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一位壮志未酬的将军,一个深情如许的男子,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他,就是一代名媛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庚。
1922年。北京金鱼胡同海军联欢社。
一场盛大奢华的婚礼,几乎云集了大半个京城的达官显贵、名流巨贾。京城热搜榜也早已连续多天被刷爆。
想想看,曾被众多异性忠粉所簇拥追逐、魂牵梦萦的一代名媛陆小曼,如今终于名花有主,嫁作他人妇,让吃瓜群众怎么能不奔走相告、津津乐道?
那个抱得美人归的大赢家,暗地里,不知被多少多情公子、青年才俊所羡慕嫉妒恨!他是什么来头?凭什么花落他家?一连串太想解开的疑问……
新郎王庚,家道中落的官宦子弟,凭藉在清华读书时绝对优异的学业表现,被选中全公费留学美国。
先后就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又进入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就读,与二战时的欧洲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是同学。
这样的履历,绝对可以碾压一众的竞争对手。而彼时,他的军政仕途才刚刚打开上升通道,可谓前途无量,所以才最终力挫群英,得以雀屏中选。
淑女配才俊,公主配王子,一如童话般的美好……
可是,童话的美与好,往往只是现实的苦与痛的映射罢了。
相识的最初,他就被她那轻颦浅笑、明艳动人的风姿深深打动;而她的父母也对他青睐有加,以致后来包揽了婚礼的所有费用。
婚后的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需要在事业上飞得更高,以回报岳父岳母的厚爱,重振中落的家道,供养娇妻的锦衣玉食,体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他在工作上更加兢兢业业,勤奋忘我,甚至,也冷落了如花似玉的新婚妻子。他忽略了,她不是寻常女子,她需要更多的陪伴、宠爱、呵护、照顾。
而在富贵逼人的掌声和鲜花中长大的她,习惯了灯红酒绿、轻歌曼舞,更习惯了一票异性粉丝的追捧、簇拥与殷勤的呵护。
她完全没有想到,所谓婚姻生活,竟是如此寡淡如水、枯燥乏味;而父母为自己千挑万选的夫婿,竟是这样一个不解风情的工作狂。
她失落、郁闷、落落寡欢。
为人严谨规正的他,不会甜言蜜语,也不懂花前月下。对于女人这种生物,他完全没有讨她欢心的常识和智慧。
她的心,渐渐地,离他越来越远。
就在她最寂寞失落的时候,多情公子徐志摩出现在她面前,出现在她家的客厅里。
对于诗人的到访,无疑,王庚是欢迎的——两人是同在梁启超门下的师兄弟。
三人相聊甚欢。可是,次数多了,王将军就奉陪不起——他有太多的公务等着处理。
于是,委托同窗好友代替自己陪她出去各种玩乐。
于是,诗人顺理成章地,陪她听戏、跳舞、打牌、郊游……
彼时,诗人痛失灵魂之伴侣,而小曼空虚寂寞冷。两人一见如故,再见倾心,恨不相逢未嫁时。
爱如潮水,两人没顶,沉醉不知归路……
一个背弃朋友,一个背叛老公,这段恋情从浮出水面之时,就注定不见容于世俗、世人。
指责、规劝、鄙薄、谩骂……兜头盖脑,扑面而来。
可是,最痛苦的,难道不是那个最后才知道的人吗?!
信任朋友,才心怀坦荡地以老婆相托;爱她,不愿她郁郁寡欢,想要她开心地笑,才给她绝对的自由,去做她喜欢的事。
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屈辱、愤怒、撕裂的心痛……血气方刚的将军,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翻江倒海、惊涛拍岸,有过怎样锥心的痛、血泪的挣扎?
也许,只有那许多夜晚,不眠的风知道……
两个爱得昏天黑地的人,誓言“以死相争”,绝不放手。
而她,自己的妻,为了别的男人,跟自己争吵,发飙,竟然气到大病住院。她的身子一向不好,何苦来?
而他,自己的同门师兄,不仅亲自,还发动有影响的朋友,比如胡适、刘海粟,来充当说客,试图说服陆母。
还好,一向欣赏、疼爱王庚的岳母,力排众议,坚决站在他这一边;说他是孝敬老人的好女婿,对自己的女儿也很好。
人间自有公道在,那一刻,七尺男儿,几欲泪奔。
终于,最后摊牌的时刻还是到了。
那一天,刘海粟在“功德林”宴请王庚、徐志摩和一帮他们共同的朋友。
“功德林”?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不折不扣,就是一场鸿门宴。
明知是一个人的战斗,那又怎么样?他既不退缩,也不显出愤怒,忍着内心的痛,不失风度地,孤身赴宴。他有男儿的尊严和军人的骄傲!
果然,一众朋友,有唐瑛、唐腴庐(唐瑛的哥哥)、李祖德、张君劢(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等,自己的岳母和妻子也在场,只是,都低着头。开了口的,没开口的,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希望他跟她离婚。
这世间,劝合的多了去了,劝散的还是头一遭。
在这痛苦而尴尬的时刻,他表现出了独有的大将之风,不动声色地举杯向自己的师兄和妻子,也向其他人祝酒,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男儿有泪,即使伤情处,也绝不轻弹。
接下来的日日夜夜,对他而言,都是无尽的纠结、煎熬和挣扎。
伤心难过时,他给自己打气,自己劝解自己。
强扭的瓜不甜。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两个月后的一天,他终于做了决定,郑重地对她说:“我想了很久,如果你认为和我在一起,已经没有乐趣可言,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的话,我愿意离婚。”
她闻言呆住了,深深感动,暗暗喜悦的同时,有一丝愧疚与难过,浮上心头。
三年的夫妻,纵然没有爱情,他对自己,也一直像大哥哥对小妹妹那样疼爱、照顾有加。
他默默地看着她离去,直到她的倩影消失不见。
我能给你的最后一份爱,是成全,与祝福。请你,一定要幸福。
领教了自己这位同门师兄的浪漫多情后,他不放心,特意跟诗人交代说:“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志摩点头,郑重承诺,他才放了心。
前夫力爆棚啊有木有!如果这都不是爱,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她跟真爱结婚时,他没有忘记送去一份厚礼——这岂止是一份“厚礼”,分明是没有说出来的,殷殷祝福,和,深深期许……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徐志摩乘不幸离世。
王庚去找过陆小曼,希望能够重续前缘。
有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于他而言,她这丛草,曾经那样深深地刺伤过他。
可他怕她孤苦无依,生活无着,所以宁愿放下自尊,捐弃前嫌,只为守护她。
如果这都不是爱,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遗憾的是,她拒绝了——亏欠志摩太多。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王庚以中将军衔,率部抵抗日军的进攻。
2月27日,他突然脱离战场,却在公共租界被日军抓获,随身的军用皮包里装着的军事机密也被日军获得。
后经他国从中斡旋,他被放回,但又被国民政府军事法庭以“擅离戒严地点,泄露军机”为由,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
有人说,他当时脱离战场,是为了去探望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寡居的前妻。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以王庚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性格,在军情吃紧的关头,不可能做出如此反常率性的行为。
除非是为了她——那个多年来令他念念不忘、魂梦相系的女子——陆小曼。
出狱后,他意气消磨,人生走入了下坡路。
1942年,以“国民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团赴美,途经开罗时,突发重病逝去,时年47岁。
从1925年跟陆小曼离婚,直到病逝,他不曾婚娶。
情之所钟,唯伊人而已。
没有对她说出口的爱,成为他一生中最痛的伤。
—end—
相关文章:
《陆小曼:我就是那个被富养的女子,然并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