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年说:“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的意思是,我们要把短暂的生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黄大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后,他获得许多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师报》报道了他的事迹。
作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曾说,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他从事的研究,探测的地下深度可以从几百米到上万米。据黄大年生前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介绍,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此前的探测深度大多小于500米。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自己就是这样的科研疯子。7年间他陆续获得5亿元科研经费,用5年的时间使中国航空探测技术从起步进展到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来的发展水平。
2016年11月28日,黄大年由北京前往成都开会,在飞机上突发疼痛至休克,下飞机简单处置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会场……12月8日,他被大夫催着住进了医院,但他依然在病床上奋战……直到1月8日,那个不知疲倦的黄大年,那个“健壮”的黄大年,最终没能战胜病魔,永远地离开了。
黄大年曾说,他的偶像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我在敬佩的同时,充满深深的遗憾。很多学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耗费了健康,学术研究被可怕缩短,不能不让人叹息!国家建立强制休假和定期体检制度刻不容缓,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举措!
但是,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要用有限的生命做出伟大的贡献,过自豪骄傲的人生!
科研疯子黄大年,让人敬佩也让人感觉遗憾。时间定格在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执着的事业。
黄大年最喜欢的身份是——教师。他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卓越的科研成果诠释着师者专业一流的风采;他用崇高的信念和温柔的情感书写着师者“人生引路人”的精彩;他用鞠躬尽瘁的执着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终极追求肩负着师者胸怀天下的责任。
我又想起屠呦呦,这个与中国当代科研环境“格格不入”的科研工作者,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令人膛目结舌的论文数量,更没有游刃自如的公关能力与社交水平,总的来讲就是“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远远达不到中国院士评选条件的人,却站在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奖证书。
很多人还在惊呼像屠呦呦这样的“老实人”竟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惊讶“这样的人在中国也行?”,有些人还在热议青蒿素的研究成果不应是屠呦呦一个人的。
对于舆论的关注,屠呦呦不会在乎。黄大年也不会在乎,那些潜心科研的人不在乎,如果过分在乎身外之物,就不会站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日,应该是中国所有科研工作者反思之时!
抱有一颗悬壶济世之心,为人类健康和福祉执着追求,这是一个真正的科研勇者!也是别人眼里的“疯子”,这是一个勇者用他一生“熬”出来的胜利!
国家强大需要大批黄大年屠呦呦一样的各行各业的疯子,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疯子疯狂工作,也要健康生活!
马上开学了,教育也需要一大批疯子!以此致敬如黄大年屠呦呦一样疯狂工作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但是疯狂工作,更须健康生活!切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