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度大课的核心逻辑】
首先,任何企业,战略的第一因是:增长(资本追逐的核心指标、创业者的焦虑来源、仅有2%的企业能够跑赢平均值)
增长有2种方式:
1)在原有曲线中连续性的进步和增长 (例如:把马养的肥又壮)
2)通过第二曲线创新产生10倍速的增长 (例如:用火车取代马车)
注意:第一曲线玩家通常受困于非连续性窘境,怎么办?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性原理”,它能帮我们跨越第一曲线的非连续性。
那么,第一性原理来自于哪里?第一性原理来自于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8个案例来说明: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式增长。

一、网飞(Netflix)传奇-第二曲线
第一曲线特点:
1)存在一个破局点(这是创业公司最该关注的,如果找不到,那永远是在低水平的重复)
2)终究会遭遇一个极限点,同时也是失速点的诞生。(这是大公司最该关注的,因为如果处于极限点,无论花多少资金也难以取得进步。最佳案例:诺基亚,全球市场占有率40%)
[名句] @保罗·纽恩斯《跨越 S 曲线》“所谓基业长青,是能够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第二曲线。”(不要坚守本业,最佳案例:Google)
[名句] @查尔斯·汉迪《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
那么什么时候去启动第二曲线呢?《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1)战略拐点 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s
2)10倍速的变化 10X Change(注意莫不是整体,而是影响企业的某一个因素在短时间内的巨变)
3)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 One Element(竞争、技术、用户、供应商、互补企业、运营规则等单一要素,也就是组成产品价值链的某一要素)
4)如何找到这个单一要素的撬动点?通过芒格的《最大化最小化模型》(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单一要素和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几乎荒谬的极端”)
5)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线的某一个要素(有机会10倍速增长),把它放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案例:Paypal 的电子邮件付款、iPod只能用来听歌)
[名句] @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重新聚焦在以前产品的一个功能上,把其放大为一个整体。”



Netflix 的第一性原理是:反脆弱
记录点:
1)2000-2010年其 DVD 邮寄业务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2010年是极限点;
2)但是睿智的CEO:里德·哈斯廷斯 Reed Hastings 在2007年,力排众议选择转折,推出了当年技术不堪,没人看好的流媒体服务WatchNow;(实现了完美的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接棒)

3)接着把 Netflix 的品牌留给新业务,把老的 DVD 业务取名叫 Qwikster,把第一曲线中的一个“赠品”,变为第二曲线的全部;
4)2011年,DVD 业务赚钱的能力还是高于流媒体,导致当时用户流失80万,股票下跌-78%,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1年最糟糕的 CEO;
5)通过一封道歉信,来说明:“第二曲线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机构,其成本结构、收益、销售方式都不同”(克里斯坦森也是这么认为的)
6)从第二曲线到第一曲线过渡的过程中,难免会让用户受伤,要尽量和用户解释清楚;
7)最后 Netflix 成功了,市场占有率40%,高于 Youtube18%,hulu14%,亚马逊7%;
[名句] @贝索斯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8)再来一次!2013年从流媒体到原创内容(原来流媒体的内容来自于 Starz 公司的2500个影片,2012年合约到期以后版权费从3000万美元涨到3亿美金)
9)投资1亿,推出《纸牌屋》,这是获客的方式和增长引擎;
10)内容为王,因为用户只为能创造好内容的商家买单。如果是共享片源,用户随时可以离开。【把原来海量内容中的原创内容这个单一要素拿出来放大,单一要素放大原则】
11)2017年,用户数量超过了全部美国有线电视用户的总和;
12)每月收费7.99美元,有线电视50-60美元 【10倍好】
13)成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回报率51.966%,亚马逊排第二 12.398%;
14)每一步都符合商业逻辑,每一步都没有惊人之举,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15)整个公司只关注唯一的单一指标和 KPI:用户增长(战略指北针)-- 只要这个数据增长,其他都不重要
16)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关注商业模式、收入模式增长模式等,Netflix 舍9取1,只收流媒体会员费;
17)把服务器放在了竞争对手亚马逊的 AWS 服务器上,把流量引到别家,甚至连广告费都不要,不像国内很多视频网站铺天盖地不靠广告活不了;
18)唯一商业模式:收入=用户数*年费(每年120美金)
19)产品中唯一重要功能:智能推荐引擎算法(800人的工程师团队)、75%的内容消费来自于推荐算法、KPI就是单个用户观看的内容数量
20)唯一的获客方式:独家的原创内容

21)导致续费率从80%提高到97%
22)这个案例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没有天纵英才的 CEO,只有一个简洁和优美单一方法
23)连续7个季度30%+增长,2018年 Q1利润2.9亿美元
24)其核心第一性原理:反脆弱(技术反脆弱、业务反脆弱、组织反脆弱)
反脆弱 Antifragile
·脆弱-因为无序带来问题
·坚强-保持弹性适应无序
·反脆弱-从无序中获得收益
1)技术反脆弱:主动随机的增加破坏,创建了一个叫 Chaos Monkey 和 Simian Army的系统,随机杀死一些服务,制造错误和混乱来测试和攻击系统稳定性。
2)业务反脆弱:“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就更加脆弱和崩溃。”“依赖条件愈多的存在者,其自身存在度愈弱。”于是 Netflix 决定降低业务复杂度,取消很多流程和记录;
3)组织反脆弱:
-管理越繁琐和流程越复杂会导致能产生高绩效的一流人才的流失
- 公司管理的主要矛盾:越来越复杂的业务与一流人才之间的矛盾
- 以超过业务复杂度提升的速度,提升高绩效人才密度,同时保持员工自由度;
- 员工可自己决定薪酬和期权的比例,自己决定休假时间,自己决定上下班时间;
- * 不宜过度集团化、多元化;不宜 BD、联盟和战略合作;不宜高大全。

END
本章节核心点:单一要素最大化
二、联想浮沉-非连续性
[背景知识]
1)连续性增长的一个核心是“归纳法”,可惜只有在同一曲线之内,归纳法才生效。
人类的思维只能运行在连续性之上,这是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
2)管理者通常都是基于经验来预测未来,因为我们相信过去和未 来之间存在连续性。
当遭遇不连续性时,产业曲线发生变化。以往的数据不但无用,反而有害。此时越有经验的人,越容易错误百出。

@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2个核心概念
1)生存结构 - 价值网 (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组织等经济要素组合而成的一张无形之网)
2)思维方式 - 组织心智
价值网的最简化即:供(技术) - 需(客户),对价值网影响最大的是外在的客户,因为客户代表着资源流动的方向。
第一曲线连续性期间,与客户相关的原则:
· 聚焦主营业务
· 关注旗舰产品
· 核心客户至上
· 客户完全满意
· 消费需求调查
IBM 的硬盘案例,为何它发现不了小硬盘的作用,因为但是的客户不需要。它被当时的客户蒙蔽了双眼!客户是这些企业的思维盲区。

你属于什么价值网,取决于你的核心客户。
在常规商业规则下,我们绝难从价值网中逃逸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只是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而已。
案例:联想
记录点:
1)竞争对手依赖(12.5亿美元收购 IBM PC,23亿美元靠收购 IBM服务器)
2)2011年 PC 出货量达到极限点,联想登峰;
3)同年该行业也达到了失速点,此后连续6年下跌;
4)价值网依赖 (导致成为米缸里的老鼠)
- 把主业放在了个人电脑,保证碗里富足;把手机和智能设备放到其次;(这个战略孰好孰坏?)
- 智能手机依赖于运营商,推出了定制机,虽然一度达到销售排名第一,但最终预见了自己的死亡;
- 太迷恋于渠道扩张而不是产品改善,收购了摩托罗拉
- 2014年登峰,2017迅速衰落(华为和小米先后登顶)
- 曾一度创建了 ZUK 品牌,但是归于联想旗下。而现在手机市场渗透率最高打架最凶的 OPPO 和 VIVO 是同一家公司步步高旗下的,它们是独立存在的。
再来回顾:[名句] @贝索斯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5)除非引进了更新、更适当的心智模式,否则原班人马是不可能放弃原有心智模式的。
6)在移动取代 PC 的今天,华为砍掉了80%的手机型号,也学会了做减法。聚焦再聚焦。
7)而联想至今50%+的业务还是在没落的 PC 业务
8)企业心智依赖:贸工技的基因保持不变,因为其改变太难太难了。
- 虽然成立了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但是把个人电脑和移动业务都整合进去了。
(把第一和第二曲线整合到了第三曲线,这是不可取的,必须要独立!!!因为原有公司管理层的思维不会变,存在阿喀琉斯之踵。)
- 华为的研发费用是联想的10倍,联想11年的研发投入不到华为1年投入的60%。(没有技术,贸易子虚乌有)
- 华为从“贸工技”成功转化为“技工贸”。
- 2017年华为利润56.3亿,联想亏损18亿;
- 联想已经失去了联想,变得越来越“政府化思维”。把公司的战略给凑了出来。

对比Netflix
业务只有一个:流媒体;
商业模式只有一个:用户订阅;
获客模式只有一个:原创内容;
END
本章节核心点:价值网依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