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网上关于“改变”的话题很多,身边的故事也不少。减肥、早起、锻炼身体等等,似乎喊个口号,再发个朋友圈,就代表一个好的开端了,但事实上呢?好多人不但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反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如果想要改变,仅仅沉溺于自责和抱怨是没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无法成功。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行动带来改变。真的想要改变,与其花几小时去“想”,不如花五分钟去“做”!

在《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中,作者石田淳将焦点集中于人的“行为”,而不不讨论任何精神理论,以此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2
认知偏差是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克服“认知偏差”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无论是想戒除坏习惯,还是想培养好习惯,只有科学管理自己的行动,才能顺利的达到目标。

只有找到导致我们改变失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此,作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找到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2)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3)小心你深信不疑的陷阱
(4)从小习惯开始
(5)避开陷阱
(6)认同自己
3
当遇到失败,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自责和愧疚之中,责备自己“意志薄弱”,不够坚持。但是这些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加重我们的心理负担。

只有走出这种认知偏差,放下思想的包袱,通过小而具体的行动,我们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对此,作者在书中对了许多建议,以下我最喜欢的三点。
(1)不要总是沉浸于过去。
人类总是习惯于逃避事实,尤其是在事实让人不愉快的时候。好多人修喜欢说一句话:“如果当初……”,这种后悔和懊恼对心智的影响很大。因为,过去的事已然是定局,也不可能再改变了,你再烦恼也没用。只有把握现在,未来才会更加灿烂。
(2)不要过分关注做不到的事
害怕失败是许多人迟迟不敢采取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人宁肯在行动前找许多方法也不愿意立刻投入行动中。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做不到”,而是“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失败了之后,不肯原谅自己,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担忧。
(3)控制导致愤怒的负面情绪
有一句话:一切的痛苦的根源,都是对自己无能为的愤怒。特别是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总是喜欢去责怪他人和外在环境,进而更加愤怒,甚至开始自怜起来。学会正念思考,用意志控制行为,专注眼前的事物,关注事实本身,不被多余的情绪所困扰,你就会活的更加淡定和从容。
4
将模糊不清的愿望挂在嘴边,总是抱怨现状,不去改变,怎么可能有进步?只有行为符合“MORS”法则时,人们才能清楚的知道如何向目标行动。
M = Measures(可测评)
O = Observable(可观察)
R = Reliable(可信任)
S = Specific(可明确化)

石田淳在书中说: “十年后的你是由现在的你决定的,请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所以,如果你想去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太晚。
当一种行为成了一种习惯后,就和所谓的意志力没有关系了。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变成意志坚强的人,而是让你变成能够取得成就的人,用行动来控制意志,最终走向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