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主题缅怀袁隆平

一代院士袁老先生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中央电视台新闻台及时对此消息进行了报道。
从遥远的1964年,袁隆平在大田里发现了天然雄性不孕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起,袁隆平走上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从事科研的漫漫长路。
直到今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基地开展科研活动。袁老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使我们中国人民从此吃上饱饭,不再挨饿。
一代杰出的院士袁老先生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我们,仿佛他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一低头,端上饭碗,就想起是他让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是他让中国人民不再挨饿,仿佛他又离我们很近很近。
忽闻袁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悲伤之情不关风月,只有悲伤和遗憾。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袁老先生的无限仰慕和敬佩之情。
愿先生一路走好,永垂不朽!
一,天堂里有没有杂交水稻?
看着新闻里出现的他——朴实的再不能朴实了。瘦小的身体,黝黑的脸色,笃实的双眼,健硕的脚步,一看见到稻田就仿佛情不自禁地快走起来。
一身朴素的穿着,裤腿上常常粘着稻田里新鲜的泥土。看到的画面常常是袁先生注视着水稻的画面,专注而又忘我。在我的记忆里,仅存的画面就只有这些。
可见我对袁老先生的了解少之又少,这比我追逐记忆中的某个明星画面相比还是少之又少,对此我心中惭愧。
我只想知道:天堂里有没有杂家水稻?
我希望天堂里也有袁老先生喜欢的杂交水稻田,希望他还能如生前一样。在稻田里行走,在稻田里观察,在稻田里做实验,满足袁老先生一直有的梦想之一是:“禾下乘凉梦”。
袁老先生曾梦见:水稻如高粱一般高,穗子和扫把一样长,谷粒犹如花生米那样大,人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难道不是袁老先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心执念于水稻杂交的表现方式?原来科学家也有这般美好的梦想,有生之年没有了却的心愿,我祈祷袁先生在天堂里实现。
我婆婆曾经说过:“在人世间做的事,人去世了到另一个世界,他还是做这件事。”虽然这是迷信之说,但是我希望袁老先生到了那边,去继续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

二, 你挨过饿吗?
如今询问这个问题,显得不合时宜。因为从我们这一代的大半辈子是没有挨过饿的;我们的孩子简直不要过得太好,哪里尝过挨饿的滋味?
最让人记忆深刻,挨饿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我们的父母辈。我把这个问题问过我的老母亲,一句“你挨过饿吗?”
母亲听了我的问题,陷入了沉思。一声“唉!”道尽了母亲的陈年往事。于是母亲又给我讲起了她挨饿的故事。
在母亲的记忆里,她小时候总是吃不饱饭。早上,一早起来干活没饭吃。中午的饭就是一坨红薯加上几粒米的稀饭。那稀饭稀的可以照见人的影子。
有时午饭就是吃一碗水煮红薯苗叶,里面也放几粒隐约可见白米粒。这碗饭无盐无味,就像在吃喂的猪食。特别是把红薯苗煮过了头,更像是喂猪食。母亲说现在想起那个味,都一直想呕吐。
做了一天的农活,跑了几座大山去割草,担挑了半下午农田里的淤泥,母亲说双腿走路都在打颤,就别再说还要回家劈柴,提水喂牲畜的活还在等着她呢……
因为饿,村周围所有能吃的野菜,不能吃野草也都全吃过。只要能进肚子的东西通通被吃。母亲说那时候的山坡,全是光秃秃的,都是因为饿的原因。人饿 ,家里养的牲畜更饿。
过早的做农活,过多的做农活,在身体发育时没有吃上饭,所以母亲说这都是她长不高的主要原因。
母亲说,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碗纯纯的白米饭。每到过年,吃上一碗白白的、满满的米饭,是母亲童年最幸福的时刻。
母亲知道了袁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一定觉得很遗憾,但是母亲却不知道我们今天不被珍惜的白米饭是袁老先生做出的毕生贡献的结果,该是多么感慨万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拥有14亿人口的人们,怎么能忘记那时吃不饱肚子的艰苦岁月?
让我们每一次端起手上的饭碗 ,心存感恩,默默感谢袁老先生吧!

三,像袁老先生致敬,向袁老先生学习!
点开所有关于袁老先生的文章,我被袁老先生的高贵品质所折服。
袁老先生不仅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领域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他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也足以让我们向他致敬。生命不止,研究不止是他伟大一生写照。他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见证了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守住一方,不断超越自我,敢于挑战自我,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看资料上介绍,袁老先生不仅钻研杂交水稻,对自己的的个人修养方面,也是有很高的要求。他拥有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大师风范。
他不仅喜欢游泳,还取得过武汉市的游泳冠军。他喜欢踢踏舞,据说跳得还不错。他会拉小提琴。他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单从个人的人格魅力上讲,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望尘莫及。
所以袁老先生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袁老先生的离世是世界人民的一大损失,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伟大杰出的院士。
谨以此文,献给今天离世的袁老先生!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7)篇(1979)字,累计(11729)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