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4】今日阅读《稀缺》
原文阅读:
在搞清楚稀缺心态之后,我们就会再通过某人的行为,判断其偏好时更为谨慎。我们可能在看到某个大忙人,总是对孩子不管不顾时,就会认为,他的心思全放在事业上,不顾家,但这样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这就像认为不上保险的农民不在乎庄稼遭受灾一样,事实上大忙人很有可能产生了管窥心态。他虽然也非常珍视与孩子共度的时光,但更着急去完成工作,所以将其他所有事情都推到了管子的视野之外。很可能多年之后,他在追忆当时会无比悔恨,希望曾将更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产生管窥之见的任何人日后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失望,工作必须现在完成,孩子们明天还在这里。当回顾一下我们在稀缺心态下,如何利用时间和金钱时,眼前的稀缺问题总是会被放大,而与此无关的事物总会被忽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经历稀缺时,这些被忽略的事情就会越积越多。这与“没兴趣”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毕竟当事人会因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阅读思考点滴:
1、我们经常通过某人的行为来判断他的偏好,认为他优先做的是一定是他更有兴趣、有更有意愿的事情。不过,在稀缺理论中,这种解读是有偏差的,因为他所做的只是“管子”里面的事情,和他的喜好无关。
2、文中所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意义,从中短期看,工作会带给我们时间的稀缺,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而忽视亲子教育;从长期看,亲子方面未来也会带给我们时间稀缺,我们在孩子离家前才会尽全力弥补(以期获得专注红利)。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都会感受愧疚和亏欠。所以,我们要懂得取舍,找到解决方法,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豁达、更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