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之乱(6)整军

作者: 九郎判官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12:12 被阅读0次

接上回

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进讨淮西的前线部队将士已达九万余人,除柳公绰入京升任京兆尹外,其他诸将皆在军前效力。淮西战事已经旷日持久,至今未能成功。

宪宗再命中使(宦官)梁守谦(权宦,后拥立穆宗即位)至前线监军,另授他五百张未填姓名的补官文书及金帛数万,用以激励将士。更置淮颍水运使,加大运输粮草补给与饷银的力度,另贬袁滋为抚州刺史(今江西抚州),改任太子詹事李愬(他来了,他来了,他操起家伙赶来了)为左散骑常侍,出任唐随邓节度使。

李愬系西平王李晟(唐中期名将,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图形凌烟阁)子,即安州刺史李听兄,表宇符直,孝行甚坚。李晟亡故时,李愬于李晟墓旁结庐,居守三年。后历任晋坊二州(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宜君县一带)刺史,治绩为当年吏治考评第一,特加授金紫光禄大夫,进任太子詹事。淮西战事经年未见起色,李愬遂上书自请于军前效力。

宪宗当时还不知道李愬的军事才能如何,也不敢轻用。不久前韦贯之曾请奏宪宗停止讨伐王承宗,有违帝意,致罢相,被贬为吏部侍郎后,李逢吉得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李逢吉素知李愬才华横溢,且具将略,特为他上奏保荐,朝廷才授李愬旌节,命出讨淮西。

李愬刚至唐州(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就听闻前线将士都普遍消极厌战,因此颁下军令道:“天子(宪宗)知道李愬为人柔弱,所以这次是让李愬来安抚训练尔等,若说要攻取淮西且战必胜的,则非吾所能,但只要尔等能与淮西对峙静守的,李愬也足以报天子了。〞前线将士等都信以为真,遂安心听令。

李愬巡阅各军,对将士厚加抚恤,不加一丝严词。有人说以如此柔和的方式来执行军政的,会使军务懈怠,后果堪忧。李愬听说后微笑道:“袁尚书(袁滋)专以恩惠结纳淮西贼(吴元济),贼已轻视我等,现在听说我来代任,必然又会戒备起来,我如果依旧按照袁公之前的办法,仍会令他不加防备,然后才有机会出奇制胜。〞

果然,吴元济遣人打探了一阵官军,见李愬行事柔弱,认定其无能为,便依旧防备松懈。而李愬却以至诚之心对待将士,日夜操练,且暗中勘察淮西及周边地形,尽知虚实。倘若有淮西兵前来投降的,便问他是否有父母妻子,赐予钱帛让其返家省亲,更会当面宽慰道:“汝等亦是国家百姓,勿弃天伦!”淮西降众至此,皆感泣。

李愬按照自己的节奏任帅居镇半年有余,心知士卒已可大用,遂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仲春,上表请朝廷添兵,准备谋袭蔡州。

相关文章

  • 淮西之乱(6)整军

    接上回 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进讨淮西的前线部队将士已达九万余人,除柳公绰入京升任京兆尹外,其他诸将皆在军前...

  • 淮西之乱(3)缉捕

    接上回 宰辅京师遇刺,朝野震动,民心大乱。天子脚下竟然出了这档子恶事,那还了得? 宪宗暴怒,即刻下令全城缉凶,命自...

  • 淮西之乱(1)开端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上表自领淮西留后。吴少阳当初建幕府于蔡州(今河南省驻马...

  • 淮西之乱(5)糜烂

    接上回 在平息了东都(洛阳)之乱后,吕元膺表请东征李师道(平卢军),这正是宪宗所想,但当时朝廷已将武元衡被刺案列入...

  • 淮西之乱(7)进兵

    接上回 李愬在前线坐镇已半年有余,心知目前军中士气大振,各部队已可大用,遂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仲春,上表请朝廷...

  • 淮西之乱(10)生擒

    接上回 话说李愬领军在夜色和暴风雪的掩护下往蔡州方向急速挺进,大军在吃了无数苦楚下才在深夜时分接近了蔡州城。 李愬...

  • 淮西之乱(11)尾声

    接上回 却说吴元济下城叩首谢罪,束手就擒,李愬也不想与他多废话,直接将他羁入囚车,槛送京师,一面遣使驰告裴度蔡州已...

  • 淮西之乱(9)雪夜

    接上回 自元和九年(814年)冬季朝廷诏令诸军镇共讨淮西起算,一直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秋季,淮西仍未平定。朝...

  • 淮西之乱(8)纳降

    接上回 在李光颜拿下郾城的同时,李愬也攻克了青陵城(郾城西南五十里处),又分派部将攻克西平(今驻马店市西平县),奔...

  • 淮西之乱(2)刺相

    接上回 吴元济极其忌惮李光颜,分别遣使向成德军与平卢军告急求援,王承宗与李师道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两人各自上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淮西之乱(6)整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ej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