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之乱(2)刺相

作者: 九郎判官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09:45 被阅读0次

接上回

吴元济极其忌惮李光颜,分别遣使向成德军与平卢军告急求援,王承宗与李师道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两人各自上表,请奏朝廷赦免吴元济,宪宗不从,并促令诸军会攻蔡州。

此后,李师道派精兵二千在寿春(今淮南寿县)屯兵,对外则宣称是在协助朝廷官军讨逆,实则暗中与吴元济遥相呼应,并暗中豢养刺客,图谋朝中大臣。李师道更遣兵攻击河阴(今河南省荥阳)转运院(盐铁转运使以下租税等物的仓储库房),毁去库中所藏钱帛三十余万,粮谷二万余斛。

河阴为朝廷官军后方重要的补给来源,突遭此劫,导致前线军心浮动。朝中大臣大多也就此事请奏罢兵,而宪宗不从,仍是力排众议,只遣御史中丞裴度(还记得三言中有一则本当饿死的裴度奉还宝带而改命的故事)去淮西前线慰劳将士,并实地察看战局情况。裴度回京后,上奏宪宗道:“淮西势必可取,陛下无需罢兵,节度使李光颜忠义无双,且勇冠三军,可为诸将表率,必能建功。”这些话坚定了宪宗荡平淮西的决心。

李光颜进军溵水(今河南周口商水县)列军寨,淮西兵连夜进军来逼迫光颜军,李光颜自毁栅门而出,仅率数骑冲入敌阵,往来冲突数次,甲胄上被敌人箭矢插满如同刺猬,其子拦住李光颜马头劝阻,却被李光颜举刃骂退,部下将士见主帅都如此拼命,自然个个奋勇上前,此战杀死淮西叛众数千人。李光颜派人上奏捷报,宪宗御览后称赞裴度知人善任,遂有重用裴度之意。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元衡(铁血宰相,武则天从曾孙)向来执掌兵权。李师道与他豢养的刺客们商议道:“天子(宪宗)能有此决心非要荡平淮西,想来定是那武元衡一力促成的,若能将他刺杀,其他宰辅定然惶恐,不敢再主张用兵之事,他们必定会劝天子罢兵,这才是救淮西的良策呢。”李师道遂发厚资,令刺客们即刻潜入京师,乘隙行刺武元衡。

时当盛暑,武元衡起得格外早,准备入宫早朝。武元衡家住靖安坊东门,当时天尚未全亮,不及远视,忽从暗中射出一箭来,正中武元衡的面部,他忍痛不住,正在惊呼间,突遇数名盗贼盗飞身而至,劈断火炬,持刀乱砍,仆从四散奔逃,武元衡避无可避,被盗贼直接杀死,同时首级也被砍去带走。

裴度家住通化坊,也是于这时分出门入朝,同样被埋伏于暗中的盗贼砍伤了头部,跌落在道旁水沟之中,幸得侍从王义紧紧抱住盗贼并大声呼喊,盗贼挣脱间用刀砍去王义的臂膀,还想再上前杀了裴度,忽见裴度头上现出金光,似有神明护佑,盗贼这才被惊走。裴度虽然受伤,但幸亏帽中里子较厚,卸掉了刀刃大部分的力道,才不致重伤殒命,得脱大难。(裴度幸免一段虽说太玄,但也算和三言中奉还宝带一事前后呼应,就看做为福报吧)

相关文章

  • 淮西之乱(2)刺相

    接上回 吴元济极其忌惮李光颜,分别遣使向成德军与平卢军告急求援,王承宗与李师道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两人各自上表...

  • 淮西之乱(6)整军

    接上回 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进讨淮西的前线部队将士已达九万余人,除柳公绰入京升任京兆尹外,其他诸将皆在军前...

  • 淮西之乱(3)缉捕

    接上回 宰辅京师遇刺,朝野震动,民心大乱。天子脚下竟然出了这档子恶事,那还了得? 宪宗暴怒,即刻下令全城缉凶,命自...

  • 淮西之乱(1)开端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上表自领淮西留后。吴少阳当初建幕府于蔡州(今河南省驻马...

  • 淮西之乱(5)糜烂

    接上回 在平息了东都(洛阳)之乱后,吕元膺表请东征李师道(平卢军),这正是宪宗所想,但当时朝廷已将武元衡被刺案列入...

  • 淮西之乱(7)进兵

    接上回 李愬在前线坐镇已半年有余,心知目前军中士气大振,各部队已可大用,遂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仲春,上表请朝廷...

  • 淮西之乱(10)生擒

    接上回 话说李愬领军在夜色和暴风雪的掩护下往蔡州方向急速挺进,大军在吃了无数苦楚下才在深夜时分接近了蔡州城。 李愬...

  • 淮西之乱(11)尾声

    接上回 却说吴元济下城叩首谢罪,束手就擒,李愬也不想与他多废话,直接将他羁入囚车,槛送京师,一面遣使驰告裴度蔡州已...

  • 淮西之乱(9)雪夜

    接上回 自元和九年(814年)冬季朝廷诏令诸军镇共讨淮西起算,一直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秋季,淮西仍未平定。朝...

  • 淮西之乱(8)纳降

    接上回 在李光颜拿下郾城的同时,李愬也攻克了青陵城(郾城西南五十里处),又分派部将攻克西平(今驻马店市西平县),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淮西之乱(2)刺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ff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