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04讲

这一讲中主要讲述了愤怒与恐惧。简单概括一下,什么是愤怒?被别人侵犯了我的边界,我就会感觉到愤怒,当我无力还手或者我认为自己无力还手的时候就会感觉恐惧。
愤怒也是恐惧的一种。这怎么理解呢?大部分人退缩了,只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难道不是勇敢吗?为什么说是恐惧的一种呢?
其实“勇敢”也是恐惧的一种,恐惧无处不在。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是因为如果不去做这件事的话,给你带来的恐惧会更大。比如,为什么要工作?因为你对生存的恐惧迫使你不得不去参加工作。
我们总是在为了躲避一个更坏的结果而选择前进,当然,也有反面教材,罗胖说过,一个人可以为了不去努力从而付出所有的努力。
比如,读书的时候总是在逃避努力学习,但分数还是要有的,于是就用尽浑身解数去....偷看试卷.....
愤怒更多的,我想是表现出自己凶狠的样子,想要吓走对方,就像是互相伤害的样子。
而勇敢我想是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而产生的主动行动。
不管你是在愤怒也好还是在勇敢也好,这两者都是在恐惧,却也都是在行动。但往往恐惧代表的不是行动,而是逃避。
比如,我焦虑的时候,我的表现往往不是去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怎么去愉快自己的心情,从而达到逃避问题的目的。比如:“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啊,怎么办?都不知道先做那件事情好了,算了,我先打盘游戏,事情放到后面去吧。”
这就是我们的常态,总是在躲避正面直面问题。结合上一讲,也可以说是,做这件事不及游戏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大。
文中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给他人的建议往往是无效的。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要轻易给他人免费的建议。因为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跳过,肯主动找你来咨询建议的人,肯定是有意向要改变的人,肯付费找你咨询的人,他们改变自己的这个意向就越大,就越是能够直面自己的恐惧,而你给出的建议也就越有效。
在恐惧当中逃避的人,是做不出改变的选择的。就比如要不要换工作之类的,口苦婆心跟他说了一堆,但还是没用,他摆脱不了暂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恐惧,从而选择继续呆在原地。
知道并不能够让你做到,行动才是关键,不管是愤怒还是勇敢,跨出了第一步,你将直面恐惧,虽然恐惧可能不会因为你的举动而减弱分毫,但这其实意味着,你放弃了逃避恐惧的这一条路。
就像是我以前很害怕打电话,很害怕打扰到别人,更害怕受到别人的指责。但我“愤怒”了,我对这样懦弱的自己愤怒了,我虽然怕,但还是要打,有时我甚至考虑半个小时都没办法做出决定。于是,我用了一个小方法摆脱纠结,就是我虽然大脑还是一片空白,但没关系,我先把这个号码给拨出去,开弓没有回头箭,该说什么、想说什么就等接通的那段时间里想。我很明确,这不是“勇敢”,这就是“愤怒”,它的的确确就是恐惧的一种类似于应激反应的情绪,它能够帮你走出第一步。
恐惧是痛点,如果这个恐惧不能让你行动起来,那是你恐惧的还不够,也就是你的痛点还不够痛。就像我常怂恿他人报名志愿者和值月生的一句话:“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好”。
对于志愿者和值月生这一陌生的岗位,我想没报名过的战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恐惧,害怕自己时间不够,做不好之类的,所以往往也就逃避了。这就是痛点不痛,其一是因为对于志愿者和值月生工作的陌生,对于未知的恐惧;其二是这并非是强制性的,我有拒绝接受这个委托的权力。
而我采取的做法一般是给他确定感,确定感会帮助战友消除一部分未知带来的恐惧。
然后再跟他说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为这份责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感,从而去影响战友也为自己所做的事,接下来就要做的事赋予意义。
其实,在当志愿者和值月生的时候仍有恐惧,但这并非出自逃避,而是来自责任。这时候的恐惧就是动力了。出于害怕把这件事情搞砸的恐惧,你会不断的想办法去做好这件事,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志愿者和值月生。
相反,如果你只是认为这是义务,你没有感觉到有所恐惧,有所愉悦的话,你可能没有真正想着去深入链接组员,你可能为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感还不够,感受到的细节还不够多。
最后引用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不痛不痒的产品也许会有人买单,但绝不会大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