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实话?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实话?

作者: 陈小汐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21:51 被阅读19次

01

说起自己在人际沟通中的困扰,很多人会说,哎呀怎么办,我这人不太会说话。而我们形容那些能说会道的人,经常会说“口吐莲花”、“舌绽莲花”、“口若悬河”......

沟通的内容决定沟通的效果,我们通常会这么觉得。

但是在《关键对话》一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一段好的谈话,营造氛围比交谈的内容还要重要,甚至谈话的氛围还决定了一段对话能否顺利开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今天有一项工作因为你的大意出现问题,你把这个事情告诉你朋友,你朋友说:“你做事情有点毛躁。”

但,如果是跟你关系不好的人这么说你呢?

你的感受立马不一样吧?

同样一句“不中听”的话,朋友说你,你并不会生气:“是啊,我也知道我这个毛病。”你可能会这么跟朋友说。

但如果是你的死对头这么说,你肯定会爆炸:你算老几?凭什么这么说我?你什么意思!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因为你知道朋友是为你好,所以你在他面前可以安全地暴露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坦诚地交谈。

但对于你的死对头,你肯定是充满敌意的。

当然,朋友和敌人,这是关系的两端。实际生活中,我们面对更多的是关系一般的人。当你和对方就不同的意见进行探讨时,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是不会跟你积极沟通的。

同样的,即便关系不错,如果谈话的氛围不够有安全感,沟通也产生不了效果。比如家长苦恼-的“跟XX怎么说,TA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孩子明知道跟你说完,你会生气会惩罚他,那他怎么会跟你谈这个事情呢?

所以说,真正让对话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对话的内容,而是当时说话的氛围。

02

那么,应该怎样建立安全的氛围呢?

这是很多人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在和他人对话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会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很少注意到对方的反应,也没有留意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沉默,或者开始暴躁。

在交谈之初,当我们把问题提出来时,就要留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开始激烈的争执,或者相反地,对方表现出沉默或愤怒,这些都是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

当对方出现情绪时,就要立刻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

营造安全感有两大要点,一是提出共同目的,二是表达尊重。

先说共同目的,这是建立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

具体说来,就是应当让对方感觉到,你们在对话中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他的目标和利益。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你就有合理的理由展开对话了,那对话就会继续下去。

相反,如果对方认为你的目的是指责他,或者是想控制他,那对话肯定会无果而终。

建立安全感的第二个条件是相互尊重。

这个很好理解,当人们感觉到不受尊重时,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从对问题的恐惧变得愤怒异常。

对于普通人,我们很容易表达尊重。难就难在,如果对方是自己原本就不喜欢的人呢?

首先必须尊重对方最基本的人格,然后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要认识到人人都有缺点,发现和他之间的相似点,这样就能创造尊重感,继而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另外,如果双方确实有误会,那么就要暂停对话之后,消除误会。

消除误会可以运用的方法有:道歉、对比说明、创建共同目的。

在必要的时候向对方道歉

当你犯下伤害对方的错误时,应当向对方道歉,然后观察能否恢复安全范围。如果能,那就再解释事件发生的具体经过;如果不能,就要采用对比法来消除误会。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对比法是一种陈述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否定部分和肯定部分。否定部分是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肯定部分是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比如,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向上级给你们打小报告。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时,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们争论,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对比法消除误解。

创建共同目的

当感觉到对方和自己的目的不一致时,应当暂停充满争议的对话内容,关注对话的对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创建共同目的。共同目的的四个创建法:

一,积极寻找共同目的,承诺表示你愿意继续进行对话,直到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答案。

二、识别出对方的意见或做法背后的目的,询问对方为什么想要这么做?找出他们的要求和要求背后的真正目的。

三、开发共同目的,如果明确双方的目的之后,仍然无法取得一致,那就想办法开发级别更高更为长远,能够帮助双方避免争执的新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实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ajbxtx.html